第八一九章 葬礼与丧钟(上)(第3/3页)

此等诛心之言,当然惹得沈默涕泪横流,磕头请老徐原谅。然后先是检讨了最近一段时间的不冷静行为,后来又发毒誓、又作保证,表示会让案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才取得了徐相的谅解。

此外坊间还有传闻,说徐阶对沈默其实是连敲带拉,先用‘美酒白刃’吓唬他一通,然后师生再抱头痛哭一场,便和好如初了。这不是官员们希望故事有个圆满的结局,而是他们都看出来,徐阁老另两位学生这次是黄泥巴掉到裤裆里,反正不是屎也是屎了,就算幸运的躲过这一劫,但也抽了牌子,怎么再问鼎首辅的宝座?

所以徐阶不可能再把沈默怎样,总得留个全须全尾的弟子以备将来吧?

官员们之所以能猜得八九不离十,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都相信,以徐阁老的声望地位,那是顺者昌、逆者亡,连皇帝都得让三分。所以在他面前,沈阁老是龙也得盘着,是虎也得卧着,就算把天下理都占全了,也不敢造徐阁老的反。

所谓‘树的影、人的名’,这就是徐阁老的威望所致。威望这东西,看似无形无相,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却可无敌于天下。王莽养望二十年,便可蹿汉代之而几乎无人反对;王安石养望二十年,一通变法把国家折腾的鸡飞狗跳、官吏要上吊,也没人敢跟他对着干,这就是声望到了一定程度后的威力。

而徐阶最大倚仗,不是门生故吏满天下、不是凭《嘉靖遗诏》收拢的人心,也不是手里的宰相权柄,而是他自身的威望。这强大的威望,让所有敌人不敢与他正面对抗,让人坚信他是无敌的,哪怕对手是皇帝,也奈何他不得。

只有认识到徐阶的强大威望,才能理解沈默为何在确立场面大优的情况下,仍然不敢轻举妄动,而是继续坚持苦情路线不动摇。就是因为他知道,一旦爆发正面冲突,在徐阶的威望下,自己的优势会像沸汤泼雪一样,顷刻化为乌有。

这不是危言耸听,他面对的是自己的老师,而且是强大不可战胜的帝国宰相,除了少数铁杆之外,没有会支持他、所有人都会离他而去。最后这场战役,只能变成他一个人的战斗,结局自然注定。

还是那个‘黔驴技穷’的故事,面对着强大的敌人,贸然出招都无异于自取灭亡……这从沈默决定,要把徐阶拉下马的那天起,他对此保持着清醒地认识。

然而沈默和徐阶积怨已久,胡宗宪事件便是印染炸药桶的导火索,当欺师灭祖的疯狂念头占据支配地位后,他就必须要做到这一点……不然怎么配得上杨博那句‘最理智的疯子’的评语?

所谓‘最理智的疯子’,就是要用最理智的行动,实现最疯狂的念头。对于沈默来说,‘如何击败徐阶’这道大题,他已经在心中反复验算过无数遍了,早就有了一整套屠龙之计!

我承认,你徐阁老真的无敌天下……但你毕竟不是半神之身的皇帝,你一样有自己的弱点!

你的弱点就是太强了!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超过当今这个君主专制社会的规则允许……这大明朝,只有一片天,是皇帝而不是你徐阶。就算乌云再密,遮天蔽日,要想云开雾散,只不过是一阵风的事。

风从何来,那句京师官场谚语说得明白——‘宫里的风、内阁的云’,这才是这八个字的真谛所在,只是看起来,随着‘龙卷风’嘉靖皇帝白日飞升后,大家都不把这层意思当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