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八章 海风(下)(第2/4页)

双方两次海战,均以毛海峰部惨败告终,至少十五条船,五百余人丧身海底,不得已,毛海峰只好率军撤退。

见打跑了明国人,黎牙实比着实松了口气,其实他看到那声势浩大的舰队,也是倒抽一口凉气,这万一要是寡不敌众,那多年的辛苦牺牲,就全都白费了。但他高兴得太早,很快传来消息,明国人并未退回台湾,而是沿着吕宋海岸北上,进入了玳瑁港,并在班诗兰建立城寨,并凭险筑垒,设炮台多处,竟有常驻吕宋的准备,并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和支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黎牙实比虽然不是中国人,但也明白这个道理。班诗兰距离马尼拉只有四百里,一日不将其消灭,黎总督就一日睡不好觉。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他调集本国在亚洲几乎全部可调集的兵力——五艘主力舰,三十艘快艇,六百陆战队,五千各族仆从军。兵分两路,一路从陆地攻击,另一路从海上发起突击,意图给对方造成腹背受敌的威吓。

海上突击队的运气极好,他们借着夜色到达玳瑁港时,竟发现对方的战船全都停靠在港湾中,水手们全都上岸休息,只有少数人看守,结果西班牙人轻易的整支舰队尽数烧毁。

陆地上,西班牙突击队也展开了猛攻,在外围据点打死了一百多名‘海盗’……是的,西班牙人就是这样称呼他们。这时水上突击队也加入进来,对毛海峰的老巢形成夹击。然而毛海峰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借着万分危急之际,他终于彻底掌握了指挥权,先命人将营寨的栅栏点燃,那里本来就堆满了干草,一下就火势冲天,西班牙人根本无法攻入。

利用这难得的喘息机会,毛海峰收拢部队,并进行了重新的整编,撑过了最危险的第一夜。

※※※

次日,西班牙人本计划排成方阵进行攻坚,但毛海峰不愧是老匪出身,他依据地势修筑的据点不仅建筑坚固、防守严密,而且配备了数门大炮和很多小炮,可谓攻守兼备的王八壳子。

相比之下,西班牙人的大炮口径太小,而且弹药也不够。前线指挥官萨尔西多放弃了强攻……这是十分明智的,否则仰攻据点的西班牙突击队,完全可能被红了眼的毛海峰彻底消灭。

西班牙人经过研究决定,采取围而不打的办法,坐待毛海峰部众的粮草消耗殆尽,这正中了小毛同学的下怀……如果西班牙人听说过岑港之战的话,就万不会选择这个看似正确的战略。

围困足足持续了三个月,期间自然发生了不少激烈的战斗,毛海峰憋着劲儿要洗刷耻辱,因此始终亲临一线指挥,使本方始终维持士气高涨,不仅没有被攻破据点,还给对方造成不小的杀伤。

然而西班牙人转攻为困,占据了战局和补给上的优势,毛海峰们被死死地困在了据点内,粮食日渐耗尽。令人诧异的是,王直派出的援军,竟只在吕宋外围露个面,就以对方的海军强大,无法靠近为由,施施然就返航了,似乎放弃了他们。

林凤虽然和毛海峰有仇,但不能看着同胞被西夷剿灭而无动于衷,数度请郑若曾派自己去玳瑁港解围,然而都遭到了拒绝。不同意的理由只有一个——时机不成熟。

南洋公司的组织十分严密,没有总裁的同意,护航队根本出不了十六浦,林凤只能生闷气、干着急……终于,在他变成海边望夫石之前,总裁大人下达了出发令。这时候,已经是六月份了。

按照郑若曾的计划,林凤的舰队将不去玳瑁港,而是迂回马尼拉湾,趁着西班牙人兵力空虚,直取马尼拉,围魏救赵!按郑若曾估计,从澳门到马尼拉,全部航程两千五百里……换算成他所学的单位,就是六百七十五海里,最新型号的战船,满载航速十八节,两天就能到达,所以他联络了当地的分公司,准备在两天后……也就是六月十八日里应外合,帮助林凤部拿下马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