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二章 虎狼斗(上)(第3/4页)

这时沈默也笑起来,接着王寅地话道:“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面上的忧色尽去,换来的是许久不见的明朗笑容。

“恭喜大人又勘破一关。”三位谋士都笑起来道:“恐怕从今往后,再没有能难倒您的了……”

“哪里哪里,刚说要学水德,得保持谦虚啊……”沈默心情大好,竟也开起玩笑来。

这番对话什么意思,王寅那段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大道。上善的人,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的不争,所以才始终进退自如,这叫谦下之德。而江河湖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正是因为它有这种谦下之德,善于处于逆境状态。

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这就是谦下之德,也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是因为它不见其形,所以才能进入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

王寅的这番话,是认可了沈明臣的思路,但给了沈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处众人之所恶’的兵部,面对的形势十分严峻,但依然要发挥‘柔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样才能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成为‘百谷之王’!

沈默的话,是对王寅最好的回答,他说,为什么水看似不争,却天下莫能与之争呢?这就是‘水德’的高明所在,因为水的德行最接近于‘道’。而‘道’是什么?就是善处地,善为渊,善为仁。

善处地,是对眼光头脑的要求,审时度势,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位置,像水一样无处不在,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无人能逆;善为渊,是对外表内涵要求,像水一样,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善为仁,是对心胸气度的要求,像水一样付出不求回报,却总是不会枯竭……因为仁者无敌。

当然这些大道理谁都懂,寻常人要真照着做,恐怕只能落个与世无争,达不到‘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非得有了沈默这样的经历,争过拼过奋斗过,看透了世情人心,感悟过天地至理,才能真正体会到‘上善若水’这四个字的力量。

※※※

不过天下人能步入这个境界的有几个?除了传说中的阳明公,还有敬爱的师叔唐顺之,沈默就没见到第三个,就连他自己,也只能说,开始向那个方向努力。

而这世上芸芸众生,还都陷在‘争’字这个窠臼中——人生就是不停的争,不争怎么活下去!

尤其当京察的结果一下来,京城顿时炸开了锅,压抑已久各方势力终于按捺不住,使出浑身解数,把一个‘争’字演绎到了极致!

今年的京察效率很高,二月底,通政使司便向十八衙门发送了京察的结果。四品以上官员上书自陈,大部分都以皇帝的名义优诏褒答,或降调他用,个别的令致仕闲住……但也都是早就理所应当、心里有数的,所以没引起什么波澜。

而吏部会同都察院考察的官员,共得老疾者二十五人,贪二人,罢软二人,不谨一百零二人,浮躁浅露十九人,才力不及二十六人。随后科道拾遗又论罢十余人。共计处分官员一百八十人,其中削籍为民者五人,令致仕者二十五人,冠带闲住者一百零五人,降级外调者四十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