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七章 西风劲(中)(第2/4页)

“引城,有事吗?”沈默走过去,微笑问道。

原来是他儿子的老师李成梁,闻言躬身施礼道:“部堂,在下恭候多时了。”

“有什么事吗?”沈默站定道。

“在下听闻,有鞑虏兵临城下……”李成梁道:“今天便去兵部打听了一下,说是军队缺少军官,不管通没通过考试的,只要现在愿意应招入伍的,就马上准许承袭军职。”

“嗯。”沈默点点头道:“不过这可是拿命换,要上战场的。”

“是啊,刀剑无眼,说不定连俸禄都没领一次,就要把职位传给儿子了呢。”沈明臣从前面凑过来,他是来看看,沈默回来了没有,听到两人的对话,就忍不住插嘴。

“句章先生这话差矣。”李成梁却一脸坦然道:“当兵的天职,不就是保家卫国?怕打仗还当什么兵?”

倒把沈明臣弄得好没面子,讪讪道:“算我多嘴,算我多嘴。”说着看向沈默道:“大人,他们让我来看看,您回来了没有。”

“我这就过去。”沈默点点头,转脸对李成梁道:“既然引城有意报国,那就一起来吧。”

“是!”李成梁虎躯一震,霸气外露,原先那股酸秀才气,霎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三人来到书房,王寅和余寅已经等在那里。一进去,李成梁便被墙上挂的几幅地图吸引,见他看得出神,沈明臣打趣道:“看得懂吗?”

“当然。”李成梁一幅幅的指着道:“这是京畿地图,这是山西的、这是直隶的、这是全图。”

“有两下子啊……”沈明臣笑嘻嘻道。

“别耍贫了。”王寅淡淡道:“引城有飞将之才,只是你平时有眼无珠罢了。”

“多谢十岳公夸奖,在下惶恐。”听王寅把自己比作李广,李成梁顿感大受抬举,至少目前为止,他还没想象过,自己的功业能及得上那位大名鼎鼎的飞将军。

沈默在主位上坐定,端着余寅刚奉上的热茶,笑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我看你李成梁,要比他们幸运多了。”

李成梁闻言心尖一颤,朝沈默重重点头道:“我不会让大人失望的。”

“好,好。”沈默含笑点点头道:“你先在这边坐,听十岳公他们讲话。”

李成梁便在下首背对门的地方,像个学生一样正襟危坐。

“开始吧。”沈默把身体往椅背上一靠,对几位幕友道:“先告诉我结论。”昨天晚上,他跟三人说,自己想接这个烫手的山芋。让他们好好研究研究,看看有没有把握。现在他们把自己找来,显然是有了结论。

余寅便站起身来,先恭敬的朝沈默行礼,然后沉声道:“遵大人的命,我们三个推演了整个局势,一致认为,可以一战。”

“哦?”沈默不由坐直了身子,表情专注的做倾听状。

余寅便侃侃而谈道:“兵法说,要从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敌我双方的各种条件,就能预测出战争的胜负。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便是战争的道义,站在道义的一方,才可能使军队出生入死而不及安危。此次鞑子入侵,我们保家卫国,所以道义在我们这边;而所谓‘天’,是天时,必须因时制宜,以顺天时。近期秋雨连旬,战马容易生病,弓弦也会失去弹性,道路更会泥泞不堪,蒙古人赖以为傲的骑射,必然大打折扣,所以天时也在我们这……”

“所谓‘地’,是指路程的远近,地形是否利于攻守进退。鞑子劳师远征,深入我国境数百里,已然犯了兵法的大忌,而我军主场作战,对地形了若指掌,则可从容展布,选择有利地形,与敌决战。”余寅走到地图边上,指着那些用红笔打的叉叉道:“这都是我们认为,有利于我方的决战地点,共有十八处之多,相信只要前线指挥官临机善变,一定可以在合适地点打响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