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一章 尚书(中)(第3/4页)

让沈明臣这一提醒,高拱也想起自己和沈默相处的点点滴滴,想起他们曾经发下的誓言,不由怅然若失道:“可是他还是趋利避害,选择了自己的老师……”

沈明臣马上明白了,高拱对沈默发泄的怒火,其实来源于他内心的不自信,是在徐阶强大压力下的失态,把沈默当成出气筒了。便以急迫的语气道:“阁老,您中了歹人的奸计!您想想,我家大人把秘密告诉徐阶什么好处?这肯定是有人侦知了此事,抢功的同时,还想要离间您和我家大人啊!”

高拱神色复杂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您和我家大人,都是当今圣上最信任的人,只要你们俩互相信赖,互相支持,谁也没法打倒你们。”沈明臣侃侃而谈道:“就像汉末三国,天下三分,曹公已占其二,孙刘只有齐心戮力,才能不被吞噬,而对方想击败你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设法离间你们,让你们产生隔阂,不再互相支持,人家想要各个击破,就不再困难了。”因为前面铺垫了志同道合的战友之情,所以后面再说有人挑拨离间,就容易让高拱相信了,可见沈明臣深谙语言之道,事先也精心准备过。

其实正如沈默所料,高拱这两天,本来就有些回过味来,觉着沈默不会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蠢事儿,但他岂能轻易的改弦更张,那不显得自己太愚蠢了?便道:“既然他说是有人离间,为何不亲自来说明啊?”

“我家大人是想来的,可又怕您不会见他,让人看了你们的笑话,所以写了封信让我带过来,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沈明臣这才拿出信来,双手奉上道:“请阁老展阅。”

高拱沉默了片刻,才伸手接过,掏出信瓤看了起来。

※※※

与此同时,大内文华殿。

正如皇帝真正的寝宫,不是在西苑圣寿宫,内阁真正的廊署,也不是在西苑无逸殿,而是在文华殿。

现在随着新君重御大内,内阁也全体搬回了位于午门内东南角,与乾清宫相距仅百余丈的文渊阁。文渊阁的正厅,是阁臣并应召前来的部堂大员、六科科员们议事的地方。正墙上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像,其下是一张宽大的案台,案台后是一把红木雕花太师椅,这是内阁首辅的宝座。其下左右两排,各有一遛花梨木座椅,前面摆着长条几案,唯独左边上首的位置,是一张单独的书案,那是内阁次辅的位子,清楚体现了内阁的等级之分。

在正厅两侧,各有廊署两间,东西一共四间,便是内阁大臣的直庐,直庐中除书案外,还备有床榻,以供阁臣休憩所用。现在内阁大学士人数少,每人正好可以占一间。

东厢北头的那一间,墙上挂着一副醒目的条幅,上书道:‘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这‘三还’已是朝野周知的名言了,为此间的主人不知赢得了多少人心。尤其是先帝驾崩,隆庆登极后,这三条口号更具有了实际意义,被人们视为首辅大人的施政方向,无不期盼着这‘三还’能落到实处。

此时此刻,提出这‘三还’的内阁首辅徐阶,就站在亲笔手书的条幅前,久久地凝视着自己的誓言,面上却充满了落寞之情。

他自幼便立下志向,要匡世济民、致君尧舜,做一番名垂青史的大事业,可惜现实无比残酷,他的官宦生涯,几乎与漫长而黑暗的嘉靖朝完全重合,虽然仕途平步青云,但上有多疑擅权、喜怒不常之帝;中有恃宠营私、虎视眈眈之权奸如张璁、严氏父子;侧有善钻缝隙、各有不同背景、而又善于搏击的科道言官;下有城乡涂炭、啼寒号哭之民。当其水深火热之时,徐阶处嫌疑之地,怀忧危之心,不得不谨于应制绿章,以乞宠于皇上;又不得不逶迤逢迎以敷衍权奸,小心谨慎而出之于隐蔽,不敢稍露锋芒,不敢树敌招怨,惟忍惟耐,以待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