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六章 宫车晏驾(中)(第3/4页)

一转眼,杨博便从内阁竞争的失败者,成为了与内阁分庭抗礼的另一极,人生之际遇,实在是难以预料。

※※※

养心殿的龙椅还不能坐,因为朱载垕还没登基呢。于是太监搬来一把圈椅,铺上明黄的坐垫,紧挨着龙椅搁下。就这样,朱载垕还感觉如坐针毡,表情十分的不自然。

见他还蒙着呢,身为硕德元老、首辅大臣的徐阶自然开腔道:“王爷,最紧要的,是先把大行皇帝的庙号定下来。”

朱载垕感到晕乎乎的,茫然地点点头道:“元辅说的是……”然后便没了下文。

“王爷是要让咱们先议一议。”高拱是朱载垕的老师,当然要给弟子接话了,便率先道:“我抛砖引玉,臣以为先帝享国最长,一生经文纬武,功高德硕;虽是守成,实同开创,所以应定为世祖皇帝!”

“一般开国君王才可称祖,我朝有了两个‘祖’帝,已是先帝之破例之举了……”李春芳斟酌着词句沉吟道。本朝两祖分别是太祖和成祖,其实成祖的庙号原来是太宗,但嘉靖硬是给抬成了成祖,因为他认为成祖皇帝也是以旁系入主大统,终结长房一系,实乃后世列代帝王之祖……显然抬高朱棣,只是为了给他自己继替大统,增加历史依据而已。

如果按照嘉靖自己的理论,给他定个‘世祖’也不为过……帝系转移为世、开创基业为祖,嘉靖可不是把正统从大伯家转到自己家,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开创一代基业吗?

但称为‘祖’的话,就把嘉靖抬得太高了,这是众人的分歧所在。

最后说来说去,大家各让一步,还用‘世’,但把‘祖’降成‘宗’,称为世宗皇帝,于是都可以接受。

整个讨论过程中,裕王始终不发一言,待众人把结果定下来,向他请示时,他才回过神来,缓缓道:“照你们说的办吧。”说完才醒悟道:“什么庙号来着?”

“世宗皇帝。”大臣们小声道。

“哦……”朱载垕心中不快,但既然答应了,就不能再更改了,好在这还没完……便打起精神到:“那谥号呢?”汉代以后,帝王都有庙号和谥号的,庙号是在太庙祭祀时用的,而谥号是对其一生的评价,在早年间,不少皇帝得到了恶谥。但到唐朝以后,恶谥绝迹,全都美谥、平谥,当然不是因为皇帝的素质提高了,而是评价愈发的不客观了。

但朱载垕不想这样,他又缓缓道:“父皇肯定不喜欢咱们浮夸虚美,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违过。为臣子的就要有这种态度。”

众大臣无不心中一紧,这时候怎么把海瑞的文章搬出来了?大行皇帝还尸骨未寒呢,作儿臣的说这话,让人不能不浮想联翩啊……

杨博不开心了,道:“王爷说的是正理,但先帝仁爱修明,文治武功,并不需要虚美。”顿一顿,便道:“老臣以为,大行皇帝应谥‘文’。”而后解释道:“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先帝当得起这个‘文’字。”对帝王来说,美谥无过‘文、武’,可见嘉靖看人还是很准的,果然是杨博在维护他的身后之名!

“不妥,成祖爷便谥‘文’。”高拱马上反对道:“先帝向以成祖为榜样,肯定不愿与之比肩。”

“那就谥‘景’。”郭朴出声道:“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

“不妥,代宗皇帝谥景。”李春芳摇头道:“大行皇帝怎能与他并列呢?”

“也没什么不妥……”一直做倾听状的朱载垕,突然出声道:“孤觉着‘景’很好。”

众人面面相觑,心说朱祁玉的命运多悲催啊?他的谥号万万不能再用。

“不如谥‘平’?”郭朴揣测裕王的意思,似乎不愿给先帝美谥,便轻声道:“先帝治而无眚、执事有制、布纲治纪、克定祸乱,可以谓之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