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八章 运筹帷幄(上)(第2/4页)

众人呵呵笑起来,笑声里充满了骄傲,是啊,千万两的银子咱们都见票即付、从不含糊。谁还会以为咱们在小票子上赖账?

※※※

屋里的众人逐渐兴奋起来,有人大声道:“这是个好主意啊,只要咱们的小票子一推广开,到时候大江南北只认咱们‘汇联’一家,日昇隆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又有人说,老百姓手里的钱虽然少,但架不住人多啊,咱们用这些银票把他们手里的散碎银子集中起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河,绝对是个恐怖的数字,还不用付给利息,这息钱可就在家里坐下了。

众人竞相发言,气氛越来越热烈,大声讨论着发行小额票带来的好处,愈发觉着这是件天大的好事,应该立刻着手去干。

沈默安静地听着大家的发言,面上的笑容有些难以捉摸,其实汇联号发展到今天,在大明各省的信用已经建立起来;而且也摸索出一套成熟的防伪技术……首先分号没有出票权,所有的银票都从由苏州城的汇联号总部中,以极端保密的方式制造出来的。

而其制作过程苦心孤诣,仅从用材上便可见一斑:汇联号的银票用纸,不是宣纸、麻纸、绢纸、牛皮纸。与市面上任何一种纸张都截然不同,它不怕水浸、手撕不破,手感极为厚重,一摸便能感觉出来,据说是用了一百多种材料制成,谁也不知道配方;同样神秘的还有其用墨,即使是在同一张银票的不同位置上,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汇联号’三个字,在日光下会从绿色变成深蓝色;而标明金额的字迹,则会从黑色变成紫色,谁也弄不清其成分何来。

在今年新出银票中,又加入了水印,平视时看不见,竖起来在光下一照,就可看到个‘银’字,十分的神奇。这些难以破解的技术汇集起来,再加上完善的密押制度,使汇联号的银票推出数年后,仍然没有被伪造的案件发生。

反观‘日昇隆’,因为无法知悉这些防伪技术,所出银票便达不到汇联号的程度,只好专走密押防伪的道路,比如用出票人字迹防伪,以及外人看起来莫名其妙的密语密码等,这样细细核对,很难作伪。可这方法无法推广到小额票上,因为小额票的特点就是海量,而是会在民间流通,老百姓不可能每次交易,还得拿着去银号验真伪;银号也没有那么大的人力,可以一张张的比对。

而汇联号查验防伪的方法,因为可以被老百姓学会,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一旦发行小额票,便是真正和日昇隆拉开距离的时刻了。

而在沈默看来,发行小额票,除了给汇联号带来许多好处外,更重要的是能有力的推动东南工商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自己对东南经济的调控。

要知道,这小额票真能在大明流通的话,就变成实际上的纸币了……虽然允诺实际兑付,但当信用建立后,贪图纸币的便利和不磨损性,要求兑换的人数将只是少数。

那些等待兑换的真金白银,却会沉睡在汇联号的金库中,而是被汇联号运用于资本市场。这就意味着,沈默手中将掌握比自身财富多得多的巨额资本。在通过投资、借贷、购买证交所债券等方式追逐利润的同时,也能通过投资方向的变化,轻易刺激一个行业的兴旺。也能轻易把一个行业打入深渊……因为在一个商品经济愈发兴盛的时代,工商业的规模发展,要远超过自身的积累速度,对金融借贷的需求,也将是空前的,而作为巨额资本的掌握者,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之巨大,甚至是缺乏控制力的政府也比不了的。

如果说沈默建立研究院和工学院,是为了改进生产工具;建立创新机制和引进国外人才,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那么他在金融方面的努力,就是为了助推这个过程,让社会有足够的资本,去消化新技术、新工具,使其快速转化为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