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四章 阳(中)(第2/4页)

张居正知道徐阶说的是沈默,轻轻点头道:“学生知道,自己缺乏实际政务的能力,会认真学习,办好差事的。”

“很好,很好……”徐阶缓缓颔首道。

※※※

这时候,门子通禀,吏部尚书郭朴求见,徐阶让张居正去书房待着,便命人把郭朴请进来了。郭朴的性子雷厉风行,稍稍问候几句后,便直入主题道:“吏部拟出了对南京兵变责任官员的处罚,请元辅定夺。”

徐阶不想看,道:“老夫心力交瘁,怕权衡失度,老弟让养斋公过目便可。”养斋是严讷的号。因为以阁老称呼,总感觉怪怪的,所以徐阶都用字号称呼他。

郭朴道:“次辅大人说,这事儿必须得您拿主意。”

徐阶暗叹一声,都说严讷厚道,其实他当官都当油了,知道事情涉及首辅的门下,便坚决不掺和……却忘了关键时刻不给领导背黑锅,那领导要你何用?

收起心中的不满,他只好戴上老花镜,拿过郭朴递上来的文件。慢慢查看起来,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处理结果与他给出的意见并无二致,但徐阶知道,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绝不能照原来那么办了,便平平淡淡道:“这个,再斟酌一下吧。”

“请元辅明示。”郭朴很好的隐藏了他的攻击性。

“部下叛乱,负全权之责的官员该怎么处置?”徐阶仿佛唠家常似的问道。

“撤职。”郭朴答道:“并移交大理寺查办。”

“那对引起兵乱,负全权之责的官员呢?”徐阶又问道。

“撤职。”郭朴又答道:“移交大理寺查办。”见徐阶不再问话,他出声劝说道:“元辅,张鏊和马坤毕竟是功勋卓著的老臣了,应当酌情轻处。”

“非常时期行非常事。”徐阶便闭上眼睛,缓缓道:“南京兵乱,震惊朝野,虽然即使制止,却反映出各地、各级文武的松懈,不重罚此案官员,不足以警醒各省,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的。”

见徐阁老心意已决,郭朴暗暗心惊,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一感觉形势不好,马上便壮士断腕,不给对手任何机会……原本按照他和高拱商量的,如果徐阶包庇门下,他们便组织言官弹劾张鏊、马坤等人,向百官印证徐阶徇私擅权的劣行,只要徐阶不想跟言官发生正面冲突,就只能‘挥泪斩马谡’,要是发生冲突,就惹到了大明的喉舌,甭管原先多好的名声,都会败坏掉。

但徐阶当机立断,主动放弃了张鏊等人。虽然损失不小,却避开了与言官们的冲突,而且可以预见,日后徐阁老的言行必然加倍谨慎,再想找这样的机会,难上加难。

打发走了怏怏的郭朴,张居正从书房里闪身出来,徐阶指着郭朴离去的方向道:“就是这个人在算计我,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估计那个高肃卿也跑不了。”

高拱是张居正的老上级,两人私交不错,且互相欣赏对方的远大抱负,和经天纬地的才干,这种传说中的‘惺惺惜惺惺’,让张居正忍不住想为他辩解两句道:“郭部堂也是按老师的意思在办吧?”

他虽然没说完,但徐阶听得懂潜台词,冷冷道:“郭朴从来不把老夫放在眼里,有什么事情都是越过老夫直接向皇帝请示,今天却巴巴来问我的意思?难道是他转了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都五六十的人了,当然不可能改脾气,所以徐阶断定:“就盼着我保下自己的门人,他好捧着新鲜出炉的证据,去展示给百官看吧。”老徐阶果然是半生浸淫于阴谋之中,高拱和郭朴如此巧妙的设计,还是让他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张居正听出老师对自己的不满,赶紧补救道:“学生知道了,以后不跟高拱来往就是了。”

“不。”徐阶却道:“继续和他往来,多长点心眼儿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