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3/4页)

倭寇们惶恐的发现,现在他们想要补充人手,都比以前困难许多,只能通过抢虏人口的方式来完成,可那些强迫入伙的老实人,岂能跟自愿下海的亡命徒相比?战斗力下降也就成了必然。

几方面综合因素,抗倭形势一片大好,现在山东、江浙、福建北部的倭寇基本被肃清,现在战场已经南移到闽南、广东一带,离大明朝的钱粮重地越来越远,对帝国的威胁自然也越来越小。

这让嘉靖皇帝分外欣慰,对胡宗宪、戚继光等人更是大加赞赏,不吝奖励,甚至连严阁老也跟着沾了光……胡宗宪能以区区巡按掌东南六省军务,与严阁老的破格提拔有直接关系。嘉靖每念及此,都会说严阁老为国选材,眼光确实是好。

在徐阶看来,胡宗宪的存在,才是严嵩迟迟未去的关键所在,为了稳定东南局势,嘉靖绝不会让严嵩倒了,不然墙倒众人推,砸死了胡宗宪,谁敢保证朝廷费尽举国之力,死了几十万人,才取得的优势,会不会出现反复呢?

东南抗倭形势一片大好,北边的俺答却很不老实,完全把大明北方数省,当成了自家的牧场,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想杀就杀,想抢就抢;虽然朝廷已将刚刚服阕的杨博,派为三边总督,直面俺答的主力,但蒙古人来去如风,避开杨博,尽情在辽东、山西、宣大这些地方劫掠,一样让大明朝焦头烂额,却只能忍气吞声,等着南方彻底平定,再掉回头来收拾北边。

※※※

问完了边事,嘉靖问徐阶道:“严世蕃的案子查得如何了?”

徐阶早就等这句了,便一脸深思道:“三法司查得倒很卖力,只怕最后的结果不能服众。”

“为什么呀?”嘉靖道:“我大明朝还有三法司会审更高的级别吗?”

“不是级别问题。”徐阶小声道:“是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的三位堂官的身份……”

嘉靖明白了,缓缓道:“你是说,他们都是严阁老提拔起来的?”

徐阶唯恐引得皇帝不快,轻声道:“虽然严阁老不会要求他们网开一面,但三人受人之恩,难免寻思报答,哪怕三人秉公执法,也难免百官这样去想,到时候给三位高官抹了黑,也对朝廷形象不利。”明明是损人的,却说得全是为人好,这就是宰相的水平,除了高,还是高。

“你说的也有道理。”嘉靖想一想,点头道:“可为了这么点事情,难道就要调换尚书、都御史吗?那也太儿戏了。”

“当然不用调换。”徐阶笑道:“只要三位大人回避就可以。”

“那有什么用。”嘉靖道:“他们就算回避了,别人也会说,他们的下属畏惧讨好上司,一样会包庇严世蕃的。”

“总有一两个人选,不会被人说闲话。”徐阶轻声道:“甚至只要有一个就可以了。”

“朕明白了……”嘉靖意味深长地看徐阶一眼道:“你想说,不能只用严党的人查这件事,对不对?”

“圣明无过于皇上。”徐阶一脸坦然道:“微臣以为这样才能显示公正。”

“好吧,既然你这样想……”嘉靖道:“有什么人选推荐上来?”

“有左佥都御史沈默,才干非凡,且与严家素无瓜葛,足以服众。”徐阶朗声道:“臣举荐其为查案专员之一!”

“沈默……”嘉靖寻思了好一会儿,才点头道:“可以。”

※※※

与此同时,裕王府中,裕王朱载垕和他的五位师傅,在内书房中用寒食宴。按习俗,寒食这天是不动灶的,传说是为了纪念小心眼的介之推,所以在这天禁止生火,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不过对富贵人家来说,这一天的寒食,不会委屈到嘴巴,反而是一次别有风味的体会。

只见那张餐桌上,摆着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粳饭、点心有十三样,称为寒食十三绝,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哪会委屈到贵人们的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