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八章 借刀(第2/4页)

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法击败不同的观点,恰恰相反,在中国想做到这一点,比在任何国家都简单。因为有一招屡试不爽的简单法子,绝对的行之有效,那就是对人不对事。只要从某一方面,找出这个人的道德问题来,只要这个人不道德,那他所持的观点也就不道德,不攻自破。

这种泛道德化的是非标准,对那些油盐不进的‘清官’极为有利。其实这些清官之中,大部分人都只有俸禄可领,想贪污都没得门路,并不见得有多道德。但正是这些自诩为‘清官’的官员,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可以随时随地都会利用这柄武器,对‘不道德’的官员进行砍杀。

而不幸的是,胡宗宪便是他们眼中‘不道德’的官员——王本固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胡宗宪的手并不干净,他通过在南方加派‘提编’等额外税赋,和请求留存浙江盐银等手段,聚敛了数额巨大的钱财。对此,王本固称之为‘总督银山’,并对此提出弹劾。

但胡宗宪上疏自辩称:‘臣为国除贼,用间用饵,非小惠不能成大谋。’意思是,我要施行招安。必须用大量金钱贿赂倭寇,但这些钱不可能走明账支取,只能在私下截留,所以才会被人误会。

即使他这个说法是实情,这种行为也会对他的声誉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而且胡宗宪在生活上确实奢侈,在清流口中有绘声绘色的许多段子,可以佐证这一点……据说有一次,胡宗宪宴请织造太监黄锦和新到任的地方官员李子元等人,居然用两百名侍女陪饮。到了散席的时候,黄锦拿出五两金子表示感谢,胡宗宪冷笑一下,不予理睬。李子元仅拿出一两金子,被胡宗宪当场扔到了水里,一脸不高兴道:‘您这是在羞辱我吧!’

而且王本固亲眼所见,胡宗宪迎春宴客,张灯结彩,绵延数里。鼓乐之声震天,侍女跪地迎送客人,极尽奢华之能事,乃藩王诸侯之家所不及。

还有更神、更符合大众庸俗口味的,据说又一次,严嵩的孙子严鹄回乡上坟路过杭州,胡宗宪当然要大肆铺张,盛情款待了,还找来了几名江南名妓为其侍寝。严鹄当时新婚燕尔,新娶的徐阶孙女还同行呢,自然推辞不就,胡宗宪却道:‘你这是为难我吗?那我就先行了。’竟然左拥右抱先去睡了,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回去。

这些传言都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由不得朝臣们不信。而以胡宗宪微薄的俸银,怎可能维持如此奢靡的生活?所以对他‘贪污’的指控,无人能予以反驳。

于是乎,那些原本支持胡宗宪的官员,只好跟这个‘贪污犯’划清界限,一时间形势一边倒,舆论对胡宗宪极为不利。

即使胡宗宪本人,也因为担心引火烧身,真的被查办了,而不得不偃旗息鼓,不再据理力争。

※※※

至于严家父子的态度,是一直会支持胡宗宪的,他们父子心知肚明,如果不是胡宗宪在东南沿海不可或缺,他们父子能不能挺过前一段时间的雷霆之怒,还真的很难讲,所以自然会不遗余力支持的,但眼下胡宗宪本人的态度都不那么坚决了。那在严世蕃看来,这就说明王直之事虽还未有明论,但结果已经注定了。既然如此,他当然不惮于利用一下此事!

他不是不想亲自动手,实在是最近在皇帝那里的印象极差,若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亲自下手难免适得其反,所以不得不借刀杀人,让那些傻缺的主动跳起来,替他把沈默打倒在地,等着那小子被撵出京城,然后再一下下敲打他,直到剥皮吸髓,方能解恨!

事态的发展十分顺利,那弹劾沈默勾结倭寇的奏章一上,在那些清流中便流行起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放过沈默,便意味着勾结倭寇没有错,那被关在杭州的王直也该释放了。’那就等于胡宗宪赢了王本固,而这是王本固和他的同党,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