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八章 返京(第3/4页)

这时候,码头上那些不是迎接沈默的官员,也凑过来向他问好,沈默一一笑着回礼,等到摆脱出来时,已经是临近中午了。

众人正要登车进京,唐汝楫突然提议道:“这个点了,还是在通州吃个饭,然后下午回去,正好晚饭前进京。”他都这么说了,众人纵使跟他不是一路,但今天都是来接沈默,也不好再说什么。

唐汝楫便领着众人,到了通州最有名的酒楼‘食为天’,他显然是用心良苦,早定好了最豪华的包厢,点了最珍贵的酒菜,众人一到,立刻开席。

这些人全都是翰林出身,人中龙凤,哪个不明白,唐汝楫这番做作是为了什么,有心要提醒沈默,不要着了他的道,但想一想还是算了……能算计这家伙的人,估计还没出生呢。

然后就是排定座次,沈默是今日的主宾,自然坐了主位,唐汝楫坐在他右手边的主陪,众人本想让官职最高的徐渭坐在沈默左边,但他却眨眼笑笑道:“还是请张太岳坐吧,太岳兄是嘉靖二十六年的前辈,咱们还是按规矩来吧。”说完便一屁股坐在沈默对面,怎么劝都不起来。

张居正不禁摇头苦笑道:“文长兄,你这是寒碜我啊。”话虽如此,他还是坐在了沈默的左手边。众人便按着及第年份叙座,然后传菜开席,为沈默接风敬酒,自然不在话下。

※※※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自然要说些闲话,可让沈默奇怪的是,这些人只是异口同声的,向他询问苏州城的事儿……诸如市舶、抗倭之类。对于他提问京城的事情,却一概含糊过去,岔开话题,仿佛在忌讳什么。

于是他知趣的不问,一顿饭便在这种怪怪的气氛中过去了。归程中,他与徐渭几个共乘一车,马车隆隆,外面肯定听不见里面说话时,他才开腔问道:“京里现在怎样?”

“面上还是那样,可私底下暗涌湍急,吃人不吐骨头啊。”徐渭摇头笑道:“不得不说,拙言,你不该这时候进京啊。”

“好像我愿意来似的。”沈默翻翻白眼道:“要是可以,谁愿意离开花红柳绿的苏杭天堂,来北京吃沙?”

孙铤笑道:“北京不宜居啊,我正在请调,回南方去当官。”他现任翰林院侍读,已经闲了好几年,静极思动,想出去做官了。

“你那里事儿少,说走就能走。”诸大绶不无羡慕道:“像我,到现在还没把《元史》修完,哪也去不了。”

沈默关切问道:“我离开翰林院都已经六年了,这六年里你一直干那个活?”

“哎。”诸大绶没好气地瞪他一眼道:“你惹了李默然后拍拍屁股走了,倒把我和端甫好坑。”今日翰林学士阶段验收《元史》的修订成果,两人不能都来,便一个当代表,一个留在家里顶着。诸大绶说着又有些欣慰道:“不过这几年也不是白忙,加之元朝也不长,估计年底就能完工了。”

吴兑笑道:“这可是大功劳,一旦完工,你们俩必然声名鹊起,连升三级都是有可能的。”

“我倒宁愿继续埋在故纸堆里。”诸大绶却摇头道:“那样倒能睡个安稳觉,不至于整天提心吊胆。”

“怎么?”沈默听了一会儿,问道:“怎么,现在的气氛很紧张吗?”

“何止是紧张,简直是剑拔弩张。”孙铤夸张的比划一下道:“两边人明争暗斗,就差掐起来了。”

“这可不像徐阁老的风格。”沈默摇头道。

“什么徐阁老。”徐渭摇头道:“是裕王和景王。”

“他们俩?”沈默暗吃一惊道:“我怎么没听说。”

“这是上个月的事儿。”吴兑为沈默分解道:“原先一直无后的景王诞下一儿,而裕王的世子夭折了,一下子双方的地位便颠倒过来,让原本骑墙观望的严党分子,一下子旗帜鲜明的为景王摇旗呐喊,那边裕王世子新丧,士气低落,为了避免一败涂地,他那边的官员,也毫不相让,针尖对麦芒的干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