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六章 浮生偷得半日闲(第3/4页)

其实真正的鲈鱼该有四腮,但周庄出产的却为两腮,比起在杭州吃的,背上没有刺戟,而有花斑。因为对一个美好典故的向往,沈默曾经专门考证过,其实这种鱼,是蚬江中野生的塘鳢鱼,当然也可称为鲈鱼。

但这‘莼菜鲈鱼羹’却是天下公认最正宗的,因为那‘莼鲈之思’的张翰,就是周庄人。这位千年前的大才子,‘思乡忽从秋风起’,便弃官不做,回到故乡好享用那令他魂牵梦绕的‘白蚬莼菜脍鲈羹’,这才让这道鲜嫩无双的名菜流芳千古,为文人骚客所趋之若鹜。

但真要品尝时,似乎还不如在西湖吃的那道‘莼菜鲈鱼羹’美味,毕竟那是名厨所脍,跟这乡野小店一比,至少用料少就考究许多。但等到给予评价时,却还是心甘情愿将其奉为天下第一,赞道:“果然还是周庄的最道地!”仿佛因为有了那位张大才子,他们吃的便不是单纯的鲈鱼羹,而是一种文人的品味一般,这恐怕也是大多数人的感受吧。

其实这道菜本身还是很精彩的,入口即化的鲈鱼,配上同样入口即化的莼菜,经过厨师巧妙的脍制,让人着实有销魂的感觉,只是事先期望过高,总是有些失望罢了。

好在蚬江不只有鲈鱼,其余的菜肴同样精彩,比如那以江为名的白蚬子,是一种漂亮的贝类,加以咸肉煮汤,色白如牛奶,味道醇厚鲜美。还有一道韭菜炒蚬丝,是把蚬肉挑出,切成丝跟韭菜爆炒,让人尝一口便不住筷子。

若菡最中意的,是那道‘鲜莼烩银鱼’,银鱼是一种细小如针的小鱼,无骨无刺,但确实鲜嫩无比。与莼菜两宝相聚,一个浓翠欲滴,一个骨软洁白,如丝如缎,媚而不妖,淡泊素雅,整个便就是江南的缩影了。

吃着白蚬江的鱼虾,就连喝的酒也是用这江水所酿的‘十月白’,虽是土酒,却依然有这江南小镇的风格,色清味美,回味悠长,尤其与这同水而生的鱼虾相配,也算是原汤化原食了吧。

※※※

只是鲈鱼也好、白蚬也罢,更别提银鱼了,这些游在水里的精细之物,虽美味无双,却仿佛太过缥缈,若菡吃着正好,却让有些饥饿的沈默不太满足,因为太不充饥了。

但马上有热气腾腾、酱红诱人的整只猪蹄端上来。那掌柜的道:“相传沈家‘家有筵席,必有酥蹄’,这道万三蹄,便是当年沈万三待客的佳肴,公子不妨尝尝。”

吃了一肚子精细,看到这肉香四溢的猪蹄,不光沈默,就连若菡也是食指大动,只是两人都是斯文人,不可能学那樊哙,将整只猪蹄膀捧起来咬。

好在那掌柜只是炫耀一下,并不想为难他俩,见两人露出发愁的表情,便献宝似的上前,将两根贯穿整只猪蹄的长骨中,取一细骨轻抽而出,那猪蹄煨到火候十足,蹄形竟纹丝不动。掌柜的便以骨为刀,娴熟的划过蹄膀,便将其整整齐齐地划分成适宜取食的一块块。

一边将小块的万三蹄盛盘,奉给二人,那掌柜的一边诉说掌故道:“话说当年太祖皇帝来沈家做客,沈万三便以此招待,当时太祖便问他这个怎么吃啊,因为当时就是这样,整个没切开的蹄膀。如果沈万三用刀,那太祖皇帝可以名正言顺的治他的罪了。”朱乃本朝国姓,如果用刀就是杀猪,那是要掉脑袋的。

“沈万三多聪明的人啊,灵机一动,便用这法子解了皇帝的难题。”掌柜的接着道:“皇帝吃了觉得很好吃,就问他:‘万三啊,这叫什么名字啊?’沈万三一想,不能实话实说是‘猪蹄膀’,不然又犯讳了,于是一拍自己的大腿说:‘这是万三的蹄啊!’于是这菜便由此得名。”

往常讲到这里,客人都会哈哈大笑,即使再矜持的,也会赞一声‘急智啊’!但奇怪的是,这两位客官,面上却流露出悲哀的神情,让掌柜的自觉说错话了,赶紧打住话头道:“不打扰二位了,二位听个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