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章 三钦差(第2/3页)

“怎样?”

“双手虎口有老茧,脚掌狭窄,脚趾并拢,且面容身上都没有海风吹出的那种水锈。”王用汲轻言细语道:“据此判断,我觉着他是个陆上的高手,应该不是在海上讨生活的。”

“嗯,浙江胡中丞也说过,有岸上的向导与他们勾结。”沈默点头道:“其余的倭寇呢?”

“还逮到两个倭人,不过伤势很重,恐怕救不过来了。”王用汲印象深刻道:“这是一群亡命之徒,除非伤重昏迷,不然就会继续作战,直到最后也没人投降。”

※※※

“依润莲兄看,这些倭寇是什么来头呢?”沈默轻声问道。

“俞总戎说,这些倭人全部手持倭刀,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怕沈默不了解,王用汲还解说道:“倭刀虽然质量很好,把把都是宝刀,但工艺极其复杂,价格及其昂贵,即使在日本,也只有一种人会使用,那就是诸侯的武士,这些人自小习武,专学杀人的法子,异常毒辣厉害。”

沈默微微点头,没有打断他,听王用汲道:“但俞总戎说,这种人在日本也是极为稀有的,据说最强大的诸侯,叫什么信长的,手下也不足一千。”说着不可思议的对他道:“这次居然有足足二百这样的武士,跑到大明来送死,实在是莫名其妙啊。”

沈默却知道,那些人肯定不是武士,因为在日本,武士都是有组织关系,有田地佃户的上层人物,断不会撇家舍业的组团来大明。那些人只能算是曾经的武士,他们依附的诸侯战败后,土地也没有了,只好扛着武士刀四处流浪,便有一个很拉风的名字,叫浪人。

不过虽然是浪人,也依旧是稀有品种,一下聚起二百个,恐怕只有王直王老板能做到……但是,他肯定不会舍得。

所以究竟是谁干的‘好事’,沈默也真得猜不出来,但他能肯定的是,这背后的主使不是那些海寇巨枭们,原因同上。

两人谈论半晌,没有头绪,只好暂且按下,一切等赵部堂到了再说。可一连过了两天,钦差大人的仪仗却始终没有出现,就在两人有些着急,忍不住写信去南京询问时,一个布衣老头来驿站找他们,递上了一份名刺。

一看上面的名字,沈默两个赶紧换上官服,跟着老者出了驿站,七扭八拐的到了一间极不显眼小客栈中,见到了同样不显眼的赵尚书。

※※※

赵贞吉,字孟静,号大洲,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在国子监教书育人数年后,擢监察御史,奉旨宣谕诸军。后因为得罪严嵩,廷杖谪官。再累官至户部侍郎,又忤嵩夺职。几年前经其老师徐阶举荐,帝允复起,但仍被严嵩从中作梗,被任命为南京礼部尚书,闲散搁置。

直到张经去职,才接任南京兵部尚书,掌管南京及应天府一带防御。赵老夫子对军事乃是外行,但依然加强军纪训练,使腐朽不堪的南京驻防兵战力稍有提升,并始终保持警惕性。这才在上月倭寇突然逼近城下时,及时反应,关闭城门,没有被攻进城内,造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耻大辱。

但眼睁睁看着倭寇远遁,便已经让生性要强的赵老夫子险些气晕过去,从那天起,赵贞吉就开始骂娘,从赵文华杨宜,到胡宗宪,曹邦辅,都被他格了老子。

所以当接到上谕,命其为钦差大臣,彻查此案时,赵老夫子别提有多激动了。上午接旨,下午便丢下手头的差事,仅带了一名老仆一个护卫,三人同乘一辆马车,心急火燎的往杭州去了。

他微服简行,悄无声息的进了杭州,在街头巷尾到处转悠两天,觉着情况了解差不多了,这才现身召唤两位副手过来。简单的见礼之后,赵贞吉便沉声道:“二位久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