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中华岂会无烈士?(第2/3页)

跟亲兵们坐在一起,吃了一顿腊肉稀饭泡干粮,沈默才拍拍屁股起身道:“除了放哨的就赶紧睡吧,别再玩牌了。”

亲兵们乖乖听话,收起了马吊牌,目送着大人离开,这才该站岗的站岗,该睡觉的睡觉。

沈默回到何心隐和沈安身边,两人的反应截然不同,沈安是在惋惜那锅腊肉饭,让少爷那么一折腾,他也没吃成。而何心隐则向他投来怪异的笑容,用微不可闻地声音道:“刘备摔孩子的故事可是尽人皆知哦。”

沈默不动声色道:“摔一个孩子不难,难的是一直摔下去。”便不再与他聒噪,转而对沈安道:“我看还有不少完好的桌椅,你去搬一副过来。”

沈安不一会儿便搬过来一张方桌和一条长凳,用袖子擦得干干净净后,又从背囊中拿出白铁油灯,挑出芯子点着了搁在桌上,口中小声问道:“公子,不休息呀?”

沈默摇头道:“好容易得着个机会,我得把零碎的记载整理起来,免得过几日再张冠李戴了。”说着便将一个随身携带的大竹筒打开,从里面倒出了一桌子纸笺。

这些纸笺全用一根细线穿着,沈安找到线头一提,便将其归拢得整整齐齐,看一看最后一张的编号,竟然到了三百五十八,不由吃惊道:“已经这么多了?”

沈默点点头。轻声道:“磨墨。”

沈安便将那厚厚一摞纸笺搁在少爷面前,转身去找笔墨纸砚去了。

沈默轻轻摩挲着那一摞纸笺,仿佛在抚摸婴儿的脸蛋一般仔细,许久才长吸口气,看向第一张纸片,只见上面写着‘八月初八出绍兴,向东北行。天气晴好,一路无事。’再看第二张。写着‘八月初九,至平湖南,天降小雨,露宿于野。’不错,这正是他的行军日记,记载着这三个月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重新翻开来看。就像再一次走上这段十分艰苦,充满危险,却又让他收获良多、感触良多,绝不后悔的惊心动魄之旅……

当翻过几页描述行军状况的日记后,终于在第四页上,出现了稍显凌乱的数行大字‘八月十一,抵乍浦,九丈倭船泊北新塘。皆髡头鸟音之真倭,有刀枪弓矢而无火器……’

看到这里,那时的场景便浮现在他的眼前,沈默清晰地记得,那里的守将名叫王应麟,见倭寇出现。便立即率本卫八百兵丁尽数而出,使倭寇不敢轻举妄动。

黄昏时分,王指挥担心倭寇趁夜色作恶,命部下乘小船驱赶,倭寇以燕尾利镞向明军射击,箭无虚发,中者立死。明军进攻受挫,以至于夜色降临也没有将倭寇撵走。

夜里五更时分,有军士名唤胡士澄,背负着数斗火药。摸到倭寇的大船上引燃。倭船大火四起,但胡士成也被倭寇所杀。

王应麟趁势率军发动攻击。从四面八方攀上敌船。当时四处大火,倭寇大乱之下抵抗不力,终于被彻底攻破。但一名红衣黄盖、唤作八大王的倭酋,手持双刀从火中跃出,连杀十数名明军,才被弓箭射中后心而死。

是役,格杀倭寇十二人,擒获伤者五人,找到被烧焦的尸体十八具,官军自身伤亡一百二十人。

然而经过审讯得知,当时船上只有一半倭寇,另一半则早趁着夜色登陆北去。王应麟连忙率官军追击,沿途经过村镇,皆有百姓带路奉食,明军前锋终于在次日追上倭寇,双方展开激战。

当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不堪,视线极为模糊,倭寇有二十余人,明军有五十兵勇。虽然无论是单兵还是整体,明军的战力都逊于倭寇,但诸兵勇毫无惧色,奋力血战良久。其中尤以勇士茅堂、舒惠、敖震最为勇悍,皆手刃数名倭寇。

但倭寇的战法显然高明的多,他们其实只派了一半兵力出来缠住明军,其余二十余人埋伏在道旁草莽之中,等到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才突然杀出来,明军猝不及防之下,战死三十八人,其余溃逃。茅堂、舒惠、敖震三勇士,皆在阵亡之列,被倭寇割取首级,排解于道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