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五章 齐王殿下(下)(第2/3页)

现在在文彦博的带领下,群臣对赵宗绩一拜再拜,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不少人心中不忿,但更多的人心下凛然……他们都知道文相公奸猾似鬼,如这等‘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君臣之礼参拜赵宗绩。要说擅作主张,那是鬼也不信的!

别忘了,官家和韩相公都在汴京城中,文彦博要是没把握的话,怎么可能干这种老寿星吃砒霜的举动?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官家的意思……

虽然冬日阳光和煦的照在身上,但不少人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分明是为立储做准备的节奏啊!

看到赵宗实向自己躬身行礼,赵宗绩就像大夏天吃了蜜沙冰一样,浑身三万六千的毛孔,全都爽歪歪。不过他也不敢托大,赶紧下车朝众人还礼道:“折煞在下了!”

文彦博笑着扶住道:“王爷甲胄在身,不必全礼,官家还在等候,请上马进城吧!”说着,赵宗祐牵过一匹白如冬雪的骏马,正是官家最爱的‘玉逍遥’。

文彦博捧鞍坠镫,恭候赵宗绩上马。

“有劳相公了。”赵宗绩深望文彦博一眼,目光中的感激瞎子都能看得到的。

“不敢,能为殿下执鞭坠镫,为臣荣幸之至。”

在众目睽睽之下,文彦博亲自扶着赵宗绩上了马,不少人不禁暗暗嫉妒,就凭这一出,只要赵宗绩能笑到最后,老文的子孙八代算是都捧上金饭碗了!

于是在百官簇拥下,赵宗绩骑坐下白义,手中黄缰,威风凛凛的往万胜门而去。

五里的官道两侧,挤满了少说十万百姓,人们为这场郊迎大典如痴如醉……汴京城的百姓,什么场面没见过?能让他们如此痴迷可是很难很难。然而陈恪训练仪仗时,引入了些后世阅兵的概念,虽然他不是行家,但只是稍稍营造出点排山倒海的气势,便足以让颓废已久的汴京百姓兴奋了。

进了城,场面更是热闹。只见烟雾缭绕、爆竹齐鸣,就先提前过年一样,噼里啪啦响成一锅粥。一座接着一座的彩坊间,人流如潮,万头攒动;百姓们为雄壮的行军仪仗所振奋,挤过来、拥过去,高叫喝彩、如狂如醉。

得亏开封府的官差在官道两旁设了栅栏,不然非得乱了大套不可!

从万胜门到宣德门不过数里,队伍却走了小半个时辰,让汴京百姓好好过了把眼瘾,也让赵宗绩大大的露了把脸。听着百姓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赵宗实两耳嗡嗡直响,一颗心也不断下沉……他仿佛看到民心,在飞速的从自己这边,向赵宗绩流动。

好在这时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赵宗绩身上,倒也没人注意到他的异样。

一直行到宣德门前,才看不见欢呼的人群,因为官家会亲临宫门,是以大内侍卫用栅栏将百姓拦在天街外面。

来到天街上,赵宗绩也翻身下马,步行向宣德门走去,文彦博率百官跟随其后。

待众人在宣德门前立定后,便听丹陛之乐大作,宫门缓缓打开,官家乘坐御辇徐徐而出。

“儿臣拜见父皇!”赵宗绩紧忙率众臣大礼参拜。

待那乐声停了,御辇也在宣德门前停稳。

“宗绩平身,诸位爱卿平身。”赵祯难得露出笑容,站起身来,走下御辇,来到赵宗绩面前,慈祥的打量起来:“黑了,也瘦了,不过看着精神多了,这道疤是怎么回事儿?”

“儿臣不孝,让父皇担心了。”赵宗绩感动的热泪盈眶,摸一下眉骨上一道寸许长的伤口,笑道:“沙场之上,刀剑无眼,这点皮肉伤算不得什么。”

“吾儿若是不孝,天下哪还孝子?”赵祯也感动的眼圈通红道:“你为我祖宗社稷而战,此乃大孝也!”

“保家卫国、匹夫有责,何况皇子乎?”赵宗绩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