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四章 风水轮流转(下)(第2/3页)

“天子之命也是乱命,当驳之!”韩琦咬牙切齿道:“除非把老夫赶出中书,否则这九锡之礼,想都不要想!”

韩琦的态度异常坚决,文彦博只好把斧钺之锡去掉,将‘九命之锡’减为八锡。

但文彦博本来就没指望一蹴而就,他搞出个九锡之礼来,其实是为了吸引火力,让韩琦无力阻拦他真正想落实的东西——封齐王,授中书令、平章政事、位于宰相之上!

封亲王这个是早定了的,没什么好争的,韩琦也不是很在意。因为在宋朝,为了体现宰相的权威,哪怕是亲王,地位都在宰相之下。但一旦当上中书令,赵宗绩就位于宰相之上了。

这让刚刚领班没几天的韩相公情何以堪?

不过韩琦以‘非人臣之礼’搅黄了九锡,文彦博只问了他一句‘难道这也非人臣之礼?还是韩相公怕丢了首臣之位?’韩琦便只能打落牙往肚里咽了……

让韩琦聊以自慰的是,通常亲王所授的中书令、平章政事都是虚衔,因为地位太尊崇了,哪能屈尊处理日常俗务,上朝时像菩萨一样立在那就好了。

※※※

无论如何,两天时间转眼就到。

十二日天还不亮,万胜门城门便缓缓开启,一营禁军士卒举着矛戈列队从各处军营走出,汇成一条长龙出城。借着蒙蒙亮的晨光在驿道两旁布起了防线。

为了给赵宗绩挣足面子,文彦博是下了血本的。从汴京城到京南驿二十里长的距离,每隔二十丈远,便搭起一座彩楼,彩楼两边,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禁军士卒们皆衣甲鲜明,军官还披着猩红的披风,更显得威武不凡。

天公也作美,最近这段日子整天响晴薄日,气温一直在回升。非但驿道上,驿道两旁的残雪已经扫得干干净净,还摆上了无数长桌、香案……这是为了方便百姓‘醴酒香茶、壶浆箪食’的。

生怕出什么状况,文彦博二更天就来到现场,再次确认了各个环节,一直忙到五更天,才在驿道旁的芦棚里歇歇脚。

此刻天光微曦,没有一丝风,让人觉不出是深冬来。这对演礼和观礼的,都是最好的消息。否则要是北风呼号、大雪漫天,不敢想象会多么狼狈冷清。

这让文相公彻底放心,老怀大慰道:“仲方,你养的那些大食门客还真有两把刷子,让他们说着了,今天是难得的好天气啊!”

“主要还是王爷洪福齐天,相公心诚则灵。”虽然各部里都是昔日的老部下,但文彦博真正放心的没几个。这种绝对不能出错的大事,他自然要抓陈恪的壮丁。不光陈恪搭上了,他的武学生们也被文彦博要求,担任仪式的仪仗警跸,为了这天的大典,已经操练了整整一个月。

“哪里哪里。”文彦博除了对韩琦不客气,对其余人都温和有加,何况是陈恪乎?“快坐下来暖和暖和,吃点喝点,咱们得折腾到下午呢。”

“多谢相公。”如今的陈恪,走的是大儒路线,一举一动执礼甚恭,一点骄矜之色都没有。

“你怎生变得如此无趣。”文彦博揉着冻麻了的鼻子,瓮声瓮气道:“老夫还是喜欢那个肆无忌惮的陈仲方。”

“这几年弹劾我的奏本,可以当柴烧一冬了。”陈恪苦笑道:“任谁被这样整,都会小心很多的。”

“怕啥。”文彦博笑道:“人家大中丞都说了,这大宋朝出了个‘弹劾无效’的陈仲方,御史们都不愿再自找没趣了。”

“其实换成谁,哪怕只遭受十分之一的弹劾,也该坚决辞官了。”陈恪这个汗呀,苦笑更重道:“下官却不动如山,可想风评如何。”

“你是有不能辞官的道理。”文彦博温声道:“你要是真走了,岂不正中他们的下怀?”

“是啊。”陈恪点点头,轻声道:“正因如此,下官才赖着不走。但是几年下来,我已经不堪重负,等到尘埃落地的那天,就是我辞官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