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云诡波谲 第三五七章 京都变奏曲之开端(第3/4页)

举子们一听,赶紧跟着人流往南边跑,约摸跑了一刻钟,便到了南城最有名的铁狮子大街。只见大街上已经里外围满了百姓,涂恭淳性子急,一边拨拉着人群,一边大叫道:“让让、让让……”百姓们见又来了一群举人,赶紧让开道路。

涂恭淳他们方得以挤进去,只见一群兵马寺和京都府的兵丁将街道两头堵上。而宽阔地街道上挤满了满面惶恐的难民,这些人背着铺盖粮食,显然是被驱逐至此。

而辛骊桐他们那群士子,则手挽手阻挡在官兵和难民之间,他们背对着难民,怒目圆睁地盯着如狼似虎的兵丁。兵丁阵中一个裨尉打扮的军官正在喊话:“相爷的命令你们都听到了,就不要再负隅顽抗了,要知道刀枪无眼,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参加下月的大比呢?”

举子阵中的辛骊桐高声回道:“我们的态度也早说明白了,中书省下得是一道乱命,我们京中举子准备公车上书,请求朝廷重新商榷此事。在这之前,请这位将军行个方便,暂缓执行此命。”

所谓‘公车上书’,乃是汉唐时期的太学生,对时政民情有什么看法时,采用联名奏章地方式,直接向朝廷表达意见。此法在汉朝时常用到,但唐朝时。诸生采用此法反对武后登基,遭到了严酷镇压,上千士子悉数杖三十、流徙千里,除了些许福大命大造化地,撑到了开元年间得以获释之外,其余地尽皆死于非命,下场悲惨至极。

之后四百年。便再未有士子敢采用此法,‘公车上书’四个沉甸甸地大字也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那兵马寺的裨尉自然也无从知晓,闻言纳闷道:“什么公车上书?听说去年有个挨打的郎官叫‘公车商书’,你们说得是他不?”说着哂笑道:“一个小小的郎官可不济事,你们至少也得找个尚书侍郎才行吧!”

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两边人层次差得太远,根本没法沟通,辛骊桐只好尽量直白道:“我们要找丞相大人请愿。请诸位军爷先不要驱逐这些难民。”

那裨尉这下听明白了,但脑袋依旧摇得跟拨浪鼓似的,粗声道:“本将不管你们要做什么,但军令如山,这些人是必须要撵走地。”说着一挥手中的马鞭,大声道:“我数到三,再不让开就莫怪我翻脸了。”

举子们一阵恼火,冷笑道:“我们乃是堂堂正正地举人。是不受刑拘的,大人不会不知道吧?”

那裨尉也冷笑道:“本将又没打算拘你们,我只需把你们撵开就是了。”说着沉声喝道:“一…二……三……”见居然无人让开,裨尉也恼了,咬牙道:“来人,把这些举人老爷驾到一边去!”

举子们听了登时火冒三丈。挺着胸膛怒目而视,口中还愤愤道:“天子脚下,竟敢尔尔,到底还有没有王法?”倒把逼上来的兵士唬的不敢出手。

那裨尉见这些举子如此不知死活,狠狠一抽手中的马鞭,高叫一声道:“王法?爷爷我们就是王法!动手!”听上官又重复一遍命令,兵士们不再犹豫,伸手去拖拽辛骊桐等人。

可怜这些士子们手无缚鸡之力,怎能敌得过这些膀大腰圆的兵士,几下便被人扯得东倒西歪。眼看就要被抵挡不住。他们身后的难民终于憋不住了。一个牛高马大地汉子怒吼道:“怎能让举人老爷们替咱们这些穷汉挡灾呢?”此言一出,立刻引来一边应和声:“保护举人老爷!”便有数不清的灾民挺身而出。将那些风雨飘摇中的举子拉在身后,与巡查寺、京都府的兵丁扭打在一处。

那些兵丁一见对方换人了,心道:‘若是那些举子我们还会缩手缩脚,但打杀几个穷鬼又算得了什么呢?’想到这,立刻放开了手脚,舞动着手中的水火棍,毫不留情地往难民身上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