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立场决定生死(第2/23页)

五名江湖好汉痛苦地扭过头:……这是真的假的啊,当今天子应该坐在金銮殿上,幸御数不清的美貌宫女,不可能跑到街头当流氓吧?

然而这却是真的,当今天子朱厚照,虽然他不幸生在帝王之家,却有一个浪漫的流氓之梦。他最渴望的就是带着一群小打手,上街砸了商贩的小摊儿,再调戏几个民女,这种生活,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史书上记载说,策珠尔、托果齐、甘珠尔、都呼以及布都罕这五名江湖好汉,以后就跟在武宗皇帝朱厚照屁股后面儿,在北京欺行霸市,横行不法。由于他们几个表现得非常流氓,深受武宗皇帝的欣赏,于是收了他们当干儿子,并替他们改名叫:朱采、朱静、朱满、朱恩和朱窥。

像这样的干儿子,有名有姓记载在史书上的,武宗皇帝就收了一百二十七个。朱厚照的干儿子,不光有地痞流氓,还有边关逃兵、乐户、伶人,西域来的番僧,从深山里钻出来的老道,外加宫中的太监等等。反正这个皇帝最讨厌待在皇宫里,每天带着一帮小兄弟出宫打群架,他打败了对方,就不客气地往死里砍。但如果是对方打败他,他就按江湖规矩,收对方当自己的马仔,让他替自己砍人。

由武宗皇帝朱厚照所统领的流氓团伙,成为了京城中最大的黑帮,无人敢撄其锋。

既然如此,明武宗放着好端端的皇帝不做,出宫兼任流氓头子,那么国家大事,谁来照管呢?

国家大事,自然就交给刘瑾了。

刘瑾,何许人也?

恐怖的权力格局

话说大明英宗年间,陕西兴平县有一户人家,姓谈,这户人家生了个儿子。然而这个孩子的姓名,已经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姑称之为小谈吧。小谈这孩子聪明伶俐,喜读诗书,按说这孩子理应走科举功名之路,可是不晓得什么原因,忽一日他挥刀切割下自己的卵蛋,去了大太监刘顺的门前,自愿卖身为奴,侍候刘公公。刘公公喜欢这个怪孩子,遂收了他为干儿子,替他起了个名字,叫刘瑾。

于是大太监刘瑾横空出世,到了宪宗年间,他被分配到教坊司工作,主要是负责替皇宫歌舞团的演员们做好服务工作,这说明他除了精读诗书之外,在音乐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除了多才多艺,他还有一个暴脾气——有一天,他出宫采购,因为价格谈不妥,与卖家发生争执,结果他三拳两脚,竟然将对方活活打死了。

出人命了,按刑律,当斩。

有关部门把斩决刘瑾的报告报了上来,却恰好被当时还当太子的孝宗遇到了,孝宗截下了这纸斩决令,找了个由头儿,开释了刘瑾。然后等孝宗做了皇帝,生下儿子武宗的时候,孝宗就让刘瑾去东宫伴读,就是陪太子武宗读书。

孝宗怎么会派个杀人犯到自己的儿子身边?他就不怕刘瑾哪天无名火发作,捏死他的亲生儿子吗?

不怕,居于权力的巅峰,孝宗对于人性有着与众不同的认知。他知道,人性这个东西,是根深蒂固的,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恐惧心理。朱家子孙世代承袭皇帝之位,原因是什么?是朱氏皇族智商高吗?差矣,孝宗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这一家子,朱氏皇族中,朱元璋雄才大略不假,成祖朱棣也有两把刷子,但此后的子子孙孙,其智商已经回落到了普通人的水平之下。这时候资质平庸的皇帝们之所以还能够把持皇权,只是因为一种沿袭日久的习惯——大家已经习惯看到姓朱的坐在皇帝宝座上,这时候最羡慕的是皇帝的命好,而不是他们的智商。

尤其是侍立于金銮殿之上的大臣们,这些大臣无一不是智商才学过人之辈,如李东阳,如李梦阳,如王守仁——连名传千古的唐伯虎,都被这些精似鬼的天才人物挤到了江湖上去,可知朝臣的智商是何等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