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3章 雷声大雨点小(第2/3页)

洪熙皇帝又将代表皇权的天子剑赐予王贤,王贤转过身去,把皇帝钦赐的宝剑高高举起。

八万将士登时爆发出惊涛骇浪般的欢呼声。不知是不是错觉,在杨士奇等人听来,这番欢呼要远比方才任何一次都要响亮得多……

欢呼声中,留守京师的官兵们,在上官的带领下,抬着数千只硕大的酒坛,为每个出征的将士都斟满了一大碗酒。杨士奇和杨荣也端着酒具登上高台,朱高炽亲自斟满一碗酒,双手捧到王贤面前,激动道:“元帅,此去只管安心作战,后方一切都会以战局为重。来,朕敬你一碗,愿你此去旗开得胜!”

王贤也激动得不免动情,双手接过酒碗,高声道:“请皇上静候捷报!”说完高举起酒碗,一饮而尽。

八万将士也都将酒喝完,王贤高声下令道:“三军出发!”

登时鼓乐高奏,将士们轰然转身,迈着整齐的步伐,昂然离开午门广场,穿过长长的天街,向德胜门方向开去。

天街之上,早就挤满了闻讯前来为大军送行的百姓,不单是出征将士的妻儿父母,那些子弟不在军中的百姓也箪食壶浆、以送王师。

王贤骑在马上,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正缓缓行在队伍中央,便见由数百名老者提着酒壶、举着肉食拦在了他的面前。

“京城百姓推举我等为镇国公、大都督饯行,祝公爷旗开得胜、驱逐鞑虏!”为首的老者颤巍巍、高声对王贤说道。

王贤示意卫士将为首的几位老者放进来,几位老者便为他斟酒,然后高举头顶,大声道:“老朽代京城百万百姓、大明亿万苍生,敬大都督一碗!”

侍卫紧张地看着王贤,想示意他找个借口不要喝这来路不明的酒水,王贤却置若罔闻,双手接过来,毫不犹豫地将那一碗酒饮尽。

百姓爆发出一阵欢呼声,王贤将酒碗递还给那老者,向周围百姓拱拱手,高声道:“父老乡亲,我等所衣所食,皆是百姓供养,如今为国出征,必不负父老所望,不破鞑虏,誓不还朝!”

百姓们的欢呼声更盛了,许许多多人激动地跪下,高声喊道:“公爷必胜!”

更多的百姓被感染,也跟着跪下,高喊声越来越响亮整齐,甚至传到远处的午门下:“公爷必胜!公爷必胜!”

听到这整齐的呼喊声,朱高炽的神情略有些不自然,但皇帝什么也没说,便登上銮舆还宫去了。

杨荣、杨士奇对视一眼,后者冷笑一声道:“镇国公一朝出征,威信大增,咱们多年摸黑全都成了无用功。”

“呵呵。”杨荣笑着摇摇头,看着远处欢呼的方向道:“要是输了这一仗,结果会怎样?”

“那自然是国之不幸了。”杨士奇笑笑,低声道:“不过福兮祸所依,谁能说得准呢?”

“是啊,咱们为大明祈祷吧。”杨荣说完,与杨士奇并肩进了午门,没有王贤这块巨石压在头顶,他们感觉连呼吸都轻松了许多。

王贤的大军是四月底出征,五月初到了宣府,王贤命大军一面稍作休整,一面从打前站的锦衣卫口中,了解河套的情形。此时,距离阿鲁台进犯河套已经过去整整两个月,距离鞑靼军包围大王城也已经过去一个多月。让王贤稍感欣慰的是,当初筑城时,就考虑到可能会被围攻,所以两座城池修建的还算高大坚固,加之蒙古人不擅攻城,大王城至今还没有沦陷……

是以尽管忧心如焚,王贤还是采取了莫问的建议,大军稳扎稳打,缓步推进,不给敌军趁乱偷袭的机会。

结果从宣府到大王城不过五百里地,王贤的八万大军足足走了十天!

十天里,柳升、许怀庆等众将心急如焚,他们担心,这样慢吞吞赶过去,要么大王城破,要么鞑靼军队已经远遁,这次劳师远征会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