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0章 风暴过后(第2/3页)

王贤说完端起茶盏润润喉,伸手示意严先生说下去。

“估计这时候,汉王已经对皇上会改变圣意彻底失望了。”严清只好接着道:“因为去年皇帝生气成那样,都没有废掉太子,这说明太子之位还是很稳固的。而且随着太孙长大,皇上渐老,太子的地位就更加不可动摇了。所以摆在汉王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除掉太子,要么就藩!”

“对汉王这种野心勃勃的人来说,就藩无异于坐吃等死,而且一旦太子或者太孙登极,也难保不会清算他。至于除掉太子、虽然形同造反,但考虑到皇上只有他们三个儿子,不大可能再把他也杀了。所以汉王很可能认为,皇上是会接受这个结果的……”

“末将在山西时,常听说汉王以李世民自居,还非要把天策卫变成自己的护卫,这样他汉王府不就成了天策府?”杨荣震惊道:“没想到他还真想重演玄武门之变啊。”

杨荣曾听人说,朱高煦的偶像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经常见人就说:‘我英武,岂不类秦王李世民乎?’这话让远在山西的杨荣听了,都感觉不寒而栗,真有种历史要重演的感觉。

因为朱高煦与李世民一样,都是皇次子,朱高炽对应李建成,都是长兄皇太子,甚至连他们的弟弟,也有对应关系——朱高燧对应李元吉,都是皇三子。这样朱高煦的潜台词就很清楚了——李世民杀掉李建成当上了皇帝;朱高煦则杀掉朱高炽登上皇位。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朱高煦非常希望把几百年前的那一幕戏再演一遍……

“汉王想当李世民,可惜今上不是李渊……”听了杨荣的话,严清却冷冷道:“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不得不退位给李世民腾地方。要是汉王杀掉太子,莫非今上也得重蹈唐高祖的覆辙?”

“那不可能,今上之深沉谋略、勇毅果决,远非唐高祖可比!”杨荣道:“只要有他在一天,这大明朝就不会翻了天!”

“说得不错,要是汉王敢来一次玄武门之变,皇上怎么可能容忍此等不忠不孝的弑兄狂徒在世?”严清冷冷道:“真要是这样演下去,八成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你是说……赵王……”杨荣不禁对这坐在轮椅上的严先生刮目相看。

“正是赵王!”严清道:“他大哥二哥杀个你死我活,不管谁赢谁输,恐怕都没有好下场。皇上统共就三个儿子,到时候自然是他这个置身事外的老三得利了。”

“赵王虽然隐藏得很深,但这二年来还是能发现他心怀不轨的蛛丝马迹,好比晋王朱济熿,就是在赵王的支持下诬告兄长上位成功。白莲教刘子进反叛,也跟他脱不开干系。所以我认为,他是相当有野心和手段的,而他实现野心的手段,一定是怂恿汉王造反!”王贤点点头道:“至于纪纲就更不用说了,皇上今年初的一系列举动,早就让他生出‘兔死狗烹’的恐惧感,撺掇汉王造反也在情理之中。”

“看来应该是这样的。”吴为道:“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汉王和纪纲,现在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因为在他们眼里,太子殿下已经是死人了……”说到这,他不禁心里打鼓,真要是到了白刃相见的时候,威名赫赫的北镇抚司,还真不如随便一卫兵马好使。

“其实他们还是很小心的。”严清道:“比如他们花大力气拔除了镇抚司的暗桩,就是想尽量避免暴露,这样到时候发动起来能更突然。至于那些公然抢粮、械斗的举动,其实是汉王府一贯的操行,只要皇上不在京里,他们都是这样,没必要少见多怪。”

“那他派遣两卫兵马围杀大人怎么算?”吴为有些不服气道:“这件事总瞒不住吧?”

“人家会说,那两卫兵马分明正好是拉练经过的好么?”这次王贤接话道:“就算发生交战也是误会一场,毕竟那是一千精锐骑兵,还有一半蒙古人,凤阳卫说自己误会了也说得过去,皇上就算真追究责任,也得各打五十大板。”王贤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腮道:“毕竟我的侍卫严重超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