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5章 重会(第2/3页)

无奈之下,梁太监只好回去奏明王爷,晋王在权衡之后,还是答应了王贤的条件……但有言在先,他必须保证蒙古人不会乱来。毕竟蒙古人虽然内附,可狼性未改,万一引狼入室,那麻烦就大了。

王贤当然不会引狼入室,他之所以敢有这个念头,凭的是他有一支能调遣得动,又可以完全信任的蒙古部落——现在河套土默川定居的博尔济吉特族!

王贤和博尔济吉特族穿越大漠南归,创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奇迹,曾在大明朝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少文人墨客还写诗赋词赞颂过此事。虽然朱棣对王贤冷处理,但十分重视与他同归的博尔济吉特族……此博尔济吉特族虽然并非蒙元帝系正脉,但也是如假包换的成吉思汗后裔,现在举族弃瓦剌来归,正满足了朱棣天下归一的虚荣心,也确实对收拢内附各部人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为此,朱棣特地颁布敕书给博尔济吉特部,封其首领宝音琪琪格为和顺公主,并在京城和赐给博尔济吉特部的领地上,同时立碑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朱棣有心要扶持一个亲善大明的势力,来达到以鞑治鞑的目的,因此除了这些虚荣外,又慷慨地拨专款采办牲畜、皮衣、茶叶、粮米,接济已经一贫如洗的博尔济吉特人,帮他们渡过了难关。又将一直禁止蒙古人踏足的土默川草原赐给他们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朱棣这一慷慨的举动,自然换来博尔济吉特人的感恩戴德,也让博尔济吉特部的地位,在内附各部中一下突出起来,许多弱小无依的部落纷纷依附过来,这才半年不到的时间,已经有八个部族来投,部众达到人两万,丁五千,势力远胜从前。

可见那答里巴真是个人才,他富有眼光和胆略的决定,换来了今日博尔济吉特部的兴盛。

王贤在穿越大戈壁时,曾听博尔济吉特族的男子们,讲述他们冬季驾马拉雪橇打猎的经历,知道他们能胜任这项差事。而如今博尔济吉特族也有能力派出这么多的车马,在取得了晋王放他们入境的默许后,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今生活安逸的博尔济吉特人,还愿不愿意为他这个‘恩公’,冒犯一次大明朝!

这担忧并非多余,毕竟如今博尔济吉特人圣眷正隆,已经不需要他来照应。而此时汉蒙之间的关系,戒备多过和谐,蒙古人擅入内地是要被抓去见官的……更何况如此大规模的潜入,要是被官军包了饺子,是绝对不会跟他们客气的。就算官府当时没发现,事后也总会知情,一个图谋不轨的罪名是逃不掉的……就算皇帝不追究,也会对其大胆妄为产生恶劣的印象,这将给博尔济吉特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

所以王贤写信之后,就一直有些惴惴,唯恐宝音那边借故拖延,或者干脆回绝,那自己的奇袭大计可就泡汤了。但数日前,他收到了宝音的回信,当他怀着微微激动的心情打开信封一看,只见信纸上只有一个字——‘好’!

王贤见状不禁苦笑,这还真符合宝音利落的性格。不过以他日渐多疑的性情,是直到看见德楞泰才彻底放下那颗悬着心的……

“德楞泰,你家别吉来了么?”王贤哈哈大笑着扶住向自己行礼的蒙古青年,嘴里却不由自主的问起宝音来了。

“来,来了。”德楞泰的表情有些怪异道:“其实别吉不该来的,但她非要来。”

“是啊,她现在是我大明的公主了。”王贤深以为然道:“出了娄子不好交代。”

“不是那个意思……”德楞泰使劲挠挠头,都把皮帽子推歪了,他实在不知该如何启齿,只好闷声道:“你见到别吉就知道了,我这就去知会别吉去。”说完逃也似的跑掉了。

“这小子,怎么回事儿?”王贤有些摸不着头脑,也没工夫细想,对薛桓下令道:“让孩儿们登车吧,三人一车,一要注意保暖,二要注意安全,马拉雪橇稳定性不好,弄不好就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