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5章 科考(第2/3页)

“那好,草字,你也是来补考的么?”王贤一脸天真道。

“大人又开学生玩笑。”韦无缺苦着脸道:“小人草字天成。”

“好一个无缺天成。”王贤大赞道:“正是名副其实啊!”

“大人过奖了。”韦无缺不好意思地笑笑道:“学生是来补考的,大人也是么?”

“是啊,好巧,这么说你是同志啊。”王贤笑道。

“大人,应该说是同年吧……”韦无缺心说你这胸无点墨的家伙来考试,不是自取其辱么?

“无所谓了,反正我看着你像同志。”王贤哈哈大笑道:“这一年多没见,你都忙什么了?”

“学生还能做什么,埋头苦读而已。”韦无缺笑道:“倒是大人这一年,着实风光啊!”

“风光个屁,混了一圈沦落到跟你一样地步了。”王贤白他一眼道。

“……”韦无缺这个无语啊,亏他还自觉是天上地下独一份,原来在姓王的眼里,自己混得这么惨啊。

虽然严重怀疑这家伙是邪教高层,而且跟最近的是是非非有关系,但这个节骨眼上,王贤不想多事,两个各怀鬼胎的家伙,便像多年未见的老友,热络地攀谈起来。等到衙门开门,两人拱拱手,互道好运,便提着考篮进了衙门。

进去衙门后,便见院中摆满了一排排的桌椅,众生参拜了提学大人,那位刘提学四十多岁,不苟言笑,由其副手吩咐诸生寻自己名字就坐。场面一下有些混乱,有人为了争位甚至争吵起来,只见大宗师眉头一皱,便有军卒将吵闹的人叉出去……再想考试,只能等三年以后了。

在大宗师清冷目光的注视下,几百号人登时大气不敢喘,找到自己的名字就坐,几乎再没发出什么动静。

“夫才须学也、学须静也。”待诸生坐定,刘提学才缓缓教训道:“故而今日的题目,便是‘知止能静’。”

众考生知道了题目,便赶紧开始磨墨的磨墨,构思的构思。这次考试只考一篇八股文,但所谓‘一篇八股定终生’,科举虽然考三场十几道题,其实真正决定成败的,只有头一道四书题!

所以对考生们来说,这次考试丝毫不比正式的秋闱简单,无人敢掉以轻心,就连王贤都眉头紧皱地搜肠刮肚起来。好在大宗师的题目不偏不怪,他知道这是出自《大学》中的一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倒不至于连题目都破不了。

众考生也觉着奇怪,这位刘提学来浙江向来爱出偏题怪题,这次却出得如此简单,莫非是爱护我们,怕我们考不过?

于是大伙怀着对大宗师的感激之情,一个个答得心情舒畅,都发挥得不错,就连王贤也顺利地写完了这篇文章……他都有些佩服自己,一年多不学习,竟还能写出这种见鬼的八股文,莫非自己真是个天才?

其实他也只能做到勉强不出纰漏,八股文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东西,你非得下上十多年苦功夫,才能写出点味道来,以他那点浅薄的功力,只能具其形不能具其神,想过关只能靠大宗师手下留情了……

科考的文章,一般都是宗师当面批过,直接判卷。卷分五等,前三等可以入秋闱,后两等则被黜落。这补试也是如此,但浙江这样的文教大省,竟积攒了七百多补考的诸生,大宗师批到后面难免头昏眼花,好文章也看不出好了。是以对自己文字有自信的,大都赶紧写完,争取在头里交卷。天不到中午,交卷的队伍便排成了长串……

那宗师名叫刘鉴,是永乐四年进士,及第后又选了庶吉士,在翰林院读书三年,散馆后授了翰林编修,又挨了这么多年,终于被钦点浙江提学……可谓一步登天。中进士整整十年才熬出头,他早就拿定主意,这次要把差事办得漂漂亮亮,为国家选出一批人才来。不枉自己十年磨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