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6章 无能(第2/3页)

米知县没猜错,建文君已经由地下密道抵达了郑宅镇。但在没有做出决定之前,他是不会公开露面的。郑家方面,更是将他的到来,视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当然所宣称的原因不是前皇帝驾到,而是说明教造反、县城沦陷,这样镇上就有充足的理由戒严了。

郑老爷子满面愁容,来到祠堂后院的藏书楼中。郑家这样的书香门第,自然是设有这种玩意儿的,而且规矩极多,防火防盗防虫防鼠自不消说,没有族长的钥匙,谁也不能开门……

打开藏书楼的大门,郑老爷子独自一人进去,转身便将大门上了锁,然后才颤巍巍地一级一级上楼。

上到二楼,郑老爷子来到一个书柜前,费劲地辨认良久,方将角落的一本书抽出来,把手使劲伸进,掏摸了半天,突然听到‘咯楞楞’的动静响起,靠墙的一个大书架竟缓缓滑出了一尺,露出个黑黢黢的小门,飕飕透着阴风。

从战乱年代过来的大家族,都喜欢挖逃生密道,郑家随时都能遭到灭顶之灾,自然更是不遗余力。郑老爷子跨了进去,将一个门环样的东西扭了一圈,那大书架便已轧轧地滑回原处……

变戏法似的,郑老爷子手里多了盏气死风灯,他借着灯光慢慢前行,只见里边道路更是繁复,七拐八弯,到处是路。这叫八卦迷魂阵,除一条可走通外,其余的条条不通,可见花了多少心思。

也不知走了多久,老爷子看到前面有亮光闪动,便学了几声蛐蛐叫,那边也回了几声。不一会儿,便见一人匆匆过来迎接,竟然是郑教谕。

“大伯来得这么快。”郑教谕去搀扶郑老爷子,郑棠却甩开他的手,不让他碰自己,冷笑道:“你们学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我不得乖乖过来?”

“大伯若是生气,回头家法伺候就是……”郑教谕厚颜道:“不过现在,还是别让陛下久等了……”

“哼……”郑老爷子怒哼一声道:“千古罪人!”他没有说主语,也不知道具体所指……

嘴上这样说,但郑老爷子是不肯亏了君臣之礼的,赶紧整整衣冠上前,来到紫面大汉把守的一间密室内。

紫面大汉侧身让郑棠进去,却把郑教谕挡在外面道:“主人要单独和老爷子谈谈。”

“唉。”郑教谕只好在外面候着。

虽然是地下密室,但很是宽敞,建文打坐在个蒲团上,面前一盏油灯,橘色的灯光如豆;一炉檀香,奶色的香烟袅袅……

建文在闭目念经,郑老爷子跪听了一会儿,发现是往生咒……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枳多迦利、娑婆诃……”

听着建文念经,郑老爷子不禁有些出神,袅袅白烟中,他回想起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建文年间……

建文帝名叫朱允炆,是太祖皇帝之孙。为了维护嫡长继承制,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在太子朱标早亡后,太祖按照继承原则,立允炆为皇太孙。之后太祖召集天下名儒,悉心教导允炆,希望他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

太祖皇帝英明神武,不类凡人,但一生也是犯错不断,尤其是在对读书人的认识上,始终是稀里糊涂。他切身体会过儒生治国的无能,因此才会停科举达十年之久,却仍难免仰视读书人,将白纸一样的继承人交给一帮儒生教导。

太孙的老师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人品学识都是非凡的,但这些满腹经纶的学究,大都没有行政经验,更不要说斗争经验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无不符合圣人之言,也充满了一厢情愿……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些人就是处理日常问题都勉为其难,更别说复杂险恶的国政大计了。

而且……好人从来不会是好皇上,这是反复验证了千年的真理。而允炆偏偏继承了他父亲温良的品性,完全不类太祖皇帝。于是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共同作用下,年轻的太孙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从心底就不认同祖父那些残酷的政策,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圣人所说的‘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