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五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3/6页)

李清的马车缓缓停在第五琦的府前,第五琦早事先得到通报,已穿戴整齐等候在门口了。

“相国怎么有空到蜗居来!”第五琦笑呵呵迎了上来,虽然笑容满面,但眼里却闪过一丝紧张,他已隐隐猜到,李清前来必和左相之事有关。

第五琦虽为户部尚书,但户部的实权却掌握在侍郎苗晋卿的手上,所谓尚书其实只是相国候补,并真正无实权,第五琦幸亏还有平章事之衔,能入政事堂参与内阁联席会议,否则只能是一个虚职,每日写写报告罢了。

对于曾掌握大唐财政命脉的第五琦,他当然也渴望有一天能入主门下省,掌管大唐政务的审核之权,不过他心中又很犹豫,他知道有李清一天在,大唐的左相永远只是一个陪衬,就象刚刚去逝的裴宽,中书省转来的决策,他从来就不会说不,实际上也是一个摆设,而自己若做上了左相,会不会也只能走这一步呢?

第五琦唯一的希望,就是李清能看在自己是他心腹的份上,在一定程度上放权,当前,前提是自己做了左相。

李清看出了他的紧张,摸了摸鼻子笑道:“这两日搬家去岳丈府,府里乱成一团,也无人给我做饭,只得到你这里打打秋风了。”

听李清说得有趣,第五琦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他也呵呵笑道:“相国来得不巧,我刚刚吃过晚饭!”

两人暧昧地对望一眼,皆哈哈大笑起来,李清一把抓住他的胳膊,“饭没有,酒总该有吧!走,到你书房喝一杯去。”

二人拉拉扯扯地进了书房,几个侍妾给他们布置了酒菜后便慢慢退下,李清饮了一杯酒,忽然问道:“用郭虚己做京兆尹,你以为如何?”

第五琦没有吭声,他很了解李清,他突然冒出这句话,必然是事出有因,这几个月,户部调进了很多从前被贬黜的相国党和章仇党的老臣,几乎都是镀一下户部之金,便立刻被分派到各部,比如王珙曾是李林甫的爱将,先后任过御史中丞、刑部侍郎,杨国忠上台后,将他贬为咸阳县县尉,李清掌权后便立刻提升他为太府寺少卿,不到一个月又升为大理寺卿,这令他十分感动,遂忠心于李清。

又比如原属章仇党的吏部侍郎杨慎矜被贬黜为巴州司马,李清上台后,立刻调他进京为户部度支郎中,不到两个月,又重新任命为吏部侍郎。

所以最近京城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宁为户部小郎中,不做门下大侍郎。’说的就是户部和太府寺官员不断被重用,而门下侍郎张倚被杀一事。

不过,郭虚己做京兆尹却让第五琦有点意外,郭虚己虽然也做过户部侍郎,而且还是李清的前任,但彼户部非此户部,郭虚己早就调到益州为刺史,后来逐渐做到剑南节度使一职,在去年年初李隆基对各节度使的清洗中,他被封为光禄大夫,赋闲在家,和李清并无什么关系。

所以,这个老户部官员的任命实在不合情理,让第五琦感到十分惊异,他知道李清虽大肆提升户部官员,但那只是条路径,李清决不是‘惟户是举’之人,任用郭虚己为京兆尹恐怕是另有深意。

想到此,第五琦淡淡一笑道:“任用人事问户部尚书,岂不是对牛弹琴?”

李清瞥了他一眼,忽然话题一转道:“那我想废除盐铁专卖制,户部尚书以为如何?”

第五琦愕然,盐铁专卖制正是李清的成名之作,又是朝廷重要的财政来源,他竟忽然提出废除,这既让第五琦惊诧又让他无法理解,一时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李清轻轻地摇了摇头,当年财政应急他用了盐铁专卖制,但没想到李隆基却将它当作一个聚宝盆,不停加价,从最早的每斗七十文,涨到去年每斗数百文,再经盐商层层盘剥,到百姓手里时已是天价,民怨沸腾,无数人家买不起盐,只得‘淡食’,这使李清看到了它的危害,当帝王的权力没有节制时,任何良法都会成为害民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