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九章 杀将立威(第2/3页)

下午的战斗已经进行了近三个时辰,眼看天边一轮血红的残阳渐渐落山,天色昏黄,夜幕即将降临,李清在数百亲卫的护卫下,在二里外的一处山丘上观战,在他身后就是老将郭子仪,此时,他正眼光复杂地望着前面的李清。

郭子仪是武举出身,从军很早,却一直不被赏识,直到王忠嗣为朔方节度使,他才逐渐展露头角,历史但他的真正发挥才干是在安史之乱中,尤其他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和监军宦官相处融洽,才使他屡屡被朝廷重用,和李光弼一起挽大唐于危难。

当然,在现在的局势下他已经不可能象历史上那样大放异彩,他也看到现在洛阳存在的战机。

便亲率河东大军渡河南下,准备领导这次关乎大局的洛阳战役,从而奠定他在军方的地位,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右相国李清却看破了他的目的,以相国之尊夺走了这次战役的主导权,使他反而为李清做了嫁衣。

他虽挂了兵部尚书的头衔,但那只是虚衔,并无实际意义,和掌握朝廷大权的李清差距不止一级,所以他虽是此战的副将,却几乎不敢反驳李清的决定,他的五万军也被李清堂而皇之地夺走了指挥权。

李清似乎没有注意到郭子仪的复杂心态,他正神情专着地盯着战场,虽然洛阳城城池高大坚固,但守军的战力却明显较弱,显然是刚招募的新军,安庆绪还有最精锐的二万虎卫军并没有投入战斗。

这就是李清抓住的战机,安庆绪轼父自立并没有得到所有大将的支持,在李清大军尚未到达之时,驻守在外围的大将薛嵩已经带领一万部属离开了洛阳,而剩下的几员大将如安守忠、牛庭玠、蔡希德、李归仁,他们都是各自心怀鬼胎,安禄山在世时尚能震住他们,现在安禄山一死,眼看形势不妙,他们都各自打算自保,而手中的军队就是他们自保的实力。

正是这种微妙的心态下,他们各自为战,互不支援、甚至暗中拆台,这就使得叛军即使有洛阳这样的坚城,但仅仅只在大战开始十天后,洛阳的防守就已经岌岌可危。

此时李清却眉头紧锁,今天的攻城他一共派上的四万人,围攻西城和南城,而放东城让叛军逃跑。

贺娄余润和席元庆各率五千安西军攻西城,进退有据,损失并不大,但南城的河东军却损失惨重,至今还没有靠上城池,原因就是仆固怀恩的一万五军似乎并没有投入战斗,使王思礼独木难撑。

“来人!”李清一声喝令,立刻上来两名亲卫,他取出一支金色令箭,递给了亲卫,森然道:“命仆固怀恩给我压上去,若一刻钟之内不见动静,立斩!”

“大帅,仆固怀恩恐怕是体恤士卒,他的兵也很疲惫了!”郭子仪有点紧张地对李清道,疲惫只是个借口,他知道仆固怀恩的真实想法是不想给李清卖命,保存河东军的实力,昨天晚上他来找过自己,抱怨了一通,说李清尽用河东军冲锋,却不用安西军,明显是有用意,而今天他果然开始有意怠兵了。

“郭将军,你也是老将了,难道不知道军令如山吗?我命他支援王思礼共同攻打南城,可他的兵在哪里?已经快一个时辰了,可他的兵却影子都没看见,这不是在公然违抗我的军令吗?”

“这……”郭子仪哑口无言,李清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他总不能说他无权指挥河东军吧!

郭子仪心中暗暗焦急,他希望仆固怀恩赶紧出兵,不要被李清抓到把柄,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了,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从小山丘上早已经看不清战况,但李清还是立在马上一动不动,他脸色阴沉,目光中充满了冷意。

这时,一名传令兵飞驰而来,“报!王思礼将军已经坚持不住,希望大帅能允许他暂时退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