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八章 宫中秘议(第3/4页)

渐渐地,张倚便成了他的心腹,和师傅不同的另一种心腹,是他更加信赖的一种心腹。

“你来看看!这是边令诚写来的折子。”说着,李豫便将那本红皮奏折,随即,目光紧紧地盯着张倚,等待着他的见解。

“谢陛下恩典!”

张倚很小心地接过折子,他先看了看封面,没有被编过号,也就意味着这是一本递给皇上私人的密折,没有经过中书省,心中有了数,他便仔细地读了起来。

读着读着,他的脸上泛起了喜悦,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皇上!”他的声音哽咽了,张倚仰起头,努力使眼泪不掉下来,最后他长叹一声道:“苍天有眼啊!庇佑吾皇,庇佑我大唐社稷。”

李豫默默地注视着他,体会着他的激动、感受着他对自己的忠诚,良久,他才问道:“爱卿以为朕现在该如何是好?”

张倚收了眼泪,他想了想道:“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将边令诚召回来,他是宦官,可随意出入禁中,陛下可重用他,命他联系郭子仪和李光弼,陛下要牢牢将这两支军队抓在手上,只要手中有兵,就可以和李清抗衡,臣相信,有陛下的宽厚仁德,天下归心的时间已经不会太久。”

“朕明白了!这就派人去召回边令诚。”李豫欣慰地点了点头,他慢慢走到张倚的面前,抹下手上的一枚玉戒递给他道:“这是朕第一次赏赐大臣,没想到居然会是爱卿!”

张倚‘扑通’一声跪倒,将玉戒高高举在头顶,泣不成声道:“臣忠心于陛下,愿为陛下万死不辞!”

张倚走后,李豫的心变得轻快起来,此时天已近午,他看了看手边厚厚一叠奏折,头也不抬地对马英俊道:“你去给皇后说一声,本来说中午要回去用膳,但朕的事情太多,只好取消了。”

“是!奴才这就去说。”

马英俊慢慢退出御书房,在转过身的一刹那,李豫却没有注意到,马英俊的眼中竟闪过一道杀机,紫辰殿是离后宫最近的一个殿,穿过殿后的一条便道,便是后宫的高墙,但马英俊并没有去找皇后,而是迅速写了一密信,用一个蜡丸封了,找来自己的一个心腹宦官道:“你立刻去一趟潼关,将这个蜡丸交给相国,你要亲手交给相国。”

那宦官答应,他将蜡丸收好,转身便出宫去了,望着他的背影渐渐消失,马英俊面沉似水,胖嘟嘟的脸上一阵颤抖,他自言自语道:“皇上,你别怪奴才,要怪就怪你自己要重用什么边令诚,奴才也是没法子,这大明宫太小,实在容不下两个人!”

……

潼关,李清在这里坐镇指挥已经快一个月了,除留二万军镇守京城外,他带来了二十万大军,这就是他的全部资本,除两万余安西军外,其他全部是新募士兵,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他索性将安西军全部打散,以一个带十个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但仅仅靠训练是远远不够,要想能打仗,关键还是要实战,九月,他亲率大军突袭陕州,一举击溃了安守仁的五万新募叛军,重新夺回陕州,打通了长安和河东及山南各地的通道,他随即留李嗣业率五万军守陕州,等待郭子仪大军的南下。

就在这时,安庆绪轼父夺位的消息传来,最佳的战机到来了。

帅帐中,李清正趴在一张地图上审视着眼前的局势,河东全部和河北大部都已经落入唐军的手中,现在李光弼正率十万大军驻扎在博陵,他的北面幽州有史思明和李怀仙率五万军固守,而在南面相州则有田承嗣与张忠志的五万军,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呈相持状态,关键是洛阳,一但洛阳被攻破,唐军便可从南面夹攻相州,从而就打破了河北战场上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