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五章 微妙的朝议(第2/5页)

李清接过奏折翻了翻,这时上朝的鼓声已经响起,他便还给苗晋卿道:“等会儿你在朝会上提出,我再发表意见。”

鼓声越来越密集,众朝臣排列成两行,左一行由左相裴宽率领,而右边一行则由右相李清率领,沿着龙尾道,众人鱼贯进入了大殿。

按照例制,从三品以上官员皆有座位,李清便座在右首第一,这时,玉阶上响起一声清脆的磬响,大殿立刻肃静下来。

“皇上驾到!”随着执事宦官一声高呼,从玉阶两侧涌出一队队的侍卫、宦官,紧接着一顶黄罗伞下,年轻的皇帝李豫大步走来,他头戴翼善冠,身着赤黄袍,精神抖擞,目光中充满了自信。

“臣等参见陛下!”数百朝臣一起躬身施礼。

“众爱卿平身。”

李豫一摆手,目光向大殿中一扫,朗声道:“连日朝会,辛苦众位爱卿了,只是外有安贼未平,内有财政拮据、人民困苦,以朕一人之力实无法靖安四海,只有倚仗众人之力,大家众志成城,一起恢复我大唐社稷的朗朗乾坤。”

他目光落在李清身上,微微笑道:“李相国,朕说得可对?”

李清站起,先躬身向他施了一礼,这才回头对众人道:“陛下的话就是我们心中所想,天佑我朝,出了陛下这样心记天下苍生的君主,实我大唐之幸也,诸位同僚以为可对?”

几位重臣皆站起来躬身答应道:“相国所言皆是我等心中所想!”

李豫点了点头,“既如此,就抓紧时间开始朝议吧!”

按照原定计划,应是户部侍郎出列奏请平抑粮价之事,但李豫看了看殿中监安排的朝议表,却对新任太子詹事李泌道:“李詹事可有本奏?”

所谓太子詹事就是东宫百官之首,一般也是中书门下平章事,挤身于相位,但由于东宫之官大多是闲职,李泌也并无多少实权,不过他可以参加内阁联席会议,在一些大事上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李豫原定他为吏部尚书,但由于右相李清坚决反对,说李泌原来不过是翰林学士,毫无职事官的资历,一步便为尚书之首,恐怕百官不服,裴宽也劝李豫应多考虑功臣、老臣,万般无奈之下,李豫只能和李清达成妥协,按惯例由右相李清来任吏部尚书,李泌只能退一步,做了太子詹事,却留了个尾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泌从朝班里走出,他先向李清微微拱了拱手,这才对李豫深施一礼道:“陛下,臣以为前相杨国忠使用大钱,以一文抵五十文,又降低开元通宝的含铜量,此举已在民间造成严重混乱,使物价飞涨、百姓生活愈加困苦,臣曾在长安走访了百户商家,其中九成商家都抵制大钱,百姓更是避之若鬼,陛下,微臣建议立即废除大钱,诏令收回天宝十一年所铸的铜钱,以稳定我大唐的币制。”

说罢,他将奏折举上头顶,有宦官替他接了过去,李豫翻了翻,欣然一笑,他回头问李清道:“右相以为太子詹事的建议如何?”

李清心中暗暗冷笑一声,李泌所言虽有理,但他写成了奏折,这就不是什么建议,他已经越权了,看来李豫始终对不能重用李泌而耿耿于怀,竟不顾殿中监的议题安排,自作主张让李泌率先发言,这才做了几天皇上,便开始心急了。

李清不露声色,他站起来微微一笑道:“其实太子詹事的建议并未完善,可否让臣来补充?”

李豫的脸上略略闪过一丝不自然,但他依然笑道:“右相请说!”

李清走出朝班,向李泌略略颌首道:“太子詹事切中了时弊,我完全赞同,但在实际操作方面有待商榷,主要是该怎么废除,是一道旨意下立即废除,还是应徐徐废除?我以为币制关系民生重大,任何一个大动作都会使百姓的生活受到冲击,应尽量减少这种不必要的震荡,大钱是要废除,首先是停止大钱铸造,然后渐渐地收回熔解,否则一道令下废除,那百姓手中的大钱该怎么办?谁来补偿他们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