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章 江山如棋(十)(第3/6页)

他心疼地将杨贵妃扶起,轻轻地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爱妃先回宫去,此事朕自有分寸。”

杨贵妃被宫女扶走,大殿上又只剩下李隆基和杨国忠二人,“你起来吧!朕还有话要对你说。”

杨国忠全身是汗,他知道自己已经死里逃生了,心中暗暗叫了一声侥幸,站起身来垂手而立,却不敢坐下。

“朕准备立皇长孙为储,你可有异议?”李隆基也不想再暗示他了,便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虽然杨国忠早知道此事,但他还是装出初次听闻的样子,一脸愕然,半天才道:“陛下直接立长孙,可曾想过诸子不服?”

“那朕立哪一子,诸子可服?”李隆基冷笑道:“人人都想继大统,可朕要考虑的是我大唐社稷的长治久安,皇位只有一个,唯德者可居!”

“陛下圣明,臣无异议!”杨国忠小心翼翼道,他尽量表现出一副心悦诚服的谦卑姿态。

李隆基瞥了他一眼,摇了摇头道:“朕就知道你会这么说,若是张九龄,他早就要弃帽撞柱了,朕还得冲上去拉住他。”

说罢,他长长地叹了口气,神情萧瑟道:“罢了,不提此事,杨相国,朕今天找你来是要把哥舒翰之事交给你去做。”

“请陛下吩咐!”

李隆基半天沉吟不语,哥舒翰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他在陇右根基已深,领军大将都是他的心腹,要罢他军权不能用强,否则一旦反弹,祸比安禄山,可陇右又是西接关中,其战略位置更比河西、朔方重要,有了安禄山的教训,李隆基已经不能容忍军权独立的大将,他决定用商谈的方式,开出优厚的条件让哥舒翰放弃军权。

只是能不能将此事交给杨国忠去做,又让李隆基有些左右为难,按理,杨国忠是右相,最能代表他前往,一些临机决策,他也有权同意,可是他的能力,又着实让李隆基忧心。

‘也罢,先让杨国忠去试试他的底线吧!’

想到此,李隆基缓缓说道:“相国去问问哥舒翰,朕想留他在长安为官,他有什么想法?一有消息,即刻向朕禀报,不准有半点耽误!”

“微臣遵旨!”杨国忠不敢再多言一句,接受了任务便匆匆告退而去。

李隆基一直望着他的背影消失,才疲惫地坐了下来,轻轻地揉搓着太阳穴,他确实有些心力憔悴了,他开始有些怀念李林甫,若有他在,哪会象今天这么被动,杨国忠到底不行啊!

他把责任推给了杨国忠,却不知道,早在李林甫后期,朝廷就无法支付军费,才酿成了今天的被动局面,这个责任,又该谁付?

“陛下,早点休息吧!”

在李隆基最疲惫的时候,高力士熟悉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李隆基轻轻地叹了口气,起身拍了拍高力士的肩膀,慢慢向内宫走去,走到门口时,他忽然停住了脚步,若有所思地对高力士道:“大将军,你认为安庆宗之死是谁干的?”

……

“大帅若有条件可尽管提!”

杨国忠虽然在李隆基面前畏缩如鼠,可在哥舒翰面前他的腰却挺得笔直,他好歹是堂堂的右相,是百官之首,他处理政务的能力虽然不行,但官架子却摆得十足,李隆基是让他来试探哥舒翰的底线,但他却想一次达成妥协。

当然,这里面也有他的私心,那就是哥舒翰的底线不能威胁到他的利益,一见门,他茶也没有喝一口,开门见山便向哥舒翰转达了李隆基的意思。

此刻,哥舒翰就盘腿坐在他对面,轻轻地捏着痛足默然无语,他已经在七天前述职结束,但却发现他府宅四周有人在监视。

哥舒翰是个外表粗旷,但内心却精细无比的人,他立刻意识到这是李隆基在暗示他不要离开长安,和张齐丘的惊惶失措相反,哥舒翰沉住了气,但张齐丘被杀、封常清被废除军权、鲜于仲通主动弃权,这些事情接连发生,不断给哥舒翰施加压力,哥舒翰也意识到,这一关他是无法含混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