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三章 安杨会(第2/4页)

“你知道便好,去吧!”

李隆基见他认错,也不想过多难为他,便微微一笑道:“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你莫要让朕失望了。”

杨国忠听得懂李隆基的言外之意,就是让他把精力集中在李林甫身上,不要分了神,更不要被人抓了把柄,“请陛下放心,臣决不会让陛下失望!”他深深地施了一礼,慢慢地退了下去。

杨国忠走后,李隆基仰坐在椅上,他紧闭双目,一言不发,半天他才微微睁开一缝,缝里射出一丝冷冷的寒意,他坐起身回头对高力士道:“今夜是除夕,你安排一下,朕要去看一看李相国。”

……

杨国忠在兴庆宫内换了身衣服,这才走出宫门准备回府,他的脑海里一直在回忆李隆基的那句话:‘宰相肚里能撑船’,自己要当宰相了,将取代李林甫的右相,虽然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但今天从李隆基的嘴里说出来,还是让他激动不已。

无论是唐朝还是宋朝,相国都不止一人,在唐朝中书令是右相,而门下侍中是左相,除此之外,尚书省左右仆射、各部尚书、太子詹事、甚至侍郎都可以行相国事,关键是否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这就是宰相的标志,比如李清,他被封尚书左仆射,但他却没有被同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所以他并不是宰相,仅仅获一个虚衔,而杨国忠虽是兵部尚书,但他被同时加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样,他就有资格列席政事堂会议。

在诸位相国中又有一位首席宰相,被称为“执政事笔”,现在的首席宰相就是李林甫,而让杨国忠激动的,就是他将成为新的首席宰相。

激动之余,又让他想起了烦恼之事,那就是如何将李林甫拉下马,皇上只暗示他用李献忠叛逃案做文章,但杨国忠也知道,仅仅弹劾李林甫荐人之责,似乎分量不够,若李林甫找出自己与此案无关的证据,比如他在某年某时曾经建议,朝廷要慎用李献忠,这样他又会逃过此劫。

想了一路,他依然一筹莫展,杨国忠的马车停在兴庆宫右侧,这是专供三品以上大臣停靠马车之地,当他走近自己的马车时,却意外地发现马车旁站着一个瘦高的老者,看样子是在等候自己,果然,当他靠近马车,老者上前将一张名刺高举在头顶,向他躬身道:“我家大帅备薄酒一杯,特来请杨尚书共酌。”

“你是……”杨国忠忽然觉得此人有些面熟,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他随手接过帖子,只见右下角有个‘安’字,猛然想起,此人正是安禄山的幕僚高尚。

“原来是高先生。”杨国忠温和地笑了笑,他将帖子收了,又道:“你家大帅的心意我领了,只是今天是除夕,改日再和他痛饮一番。”

“我家大帅有杨尚书感兴趣的东西。”他低声在杨国忠耳边说了几句,杨国忠眼前一亮,他紧紧抓住高尚的手臂激动道:“你说的可是真的?”

高尚微笑着点了点头,“自然是真,否则我家大帅怎么会在此时请杨尚书饮酒。”

“那事不宜迟,咱们这就走!”杨国忠跳上马车,大声道:“去安禄山府上。”

安禄山府在亲仁坊,有趣的是,后来郭子仪的府邸就在他家对面,安禄山有两个正妻,一个留在长安为质,另一个跟他住在幽州,留在长安为质的还有他的长子安庆宗。

安禄山早在三周前便抵达了长安,和其他节度使的低调隐忍相反,安禄山日日在家中大排宴席请客,遍请朝中大臣及贵族王爵,又命自己众多侍妾献舞于堂下,凡被公卿看中者,皆送于其人,一时安禄山好评如潮。

安禄山又闻杨贵妃宫中寂寞,便从新罗觅到一只会说人言的白鹦鹉,取名雪衣女,教其汉话,派人送入宫内给杨贵妃解闷,后每逢节日,他总要收集奇珍异宝以私人名义献给李隆基和杨国妃,或听说李隆基身体染恙,他总要痛哭流涕,亲自沐浴斋戒为李隆基祈福,十几年来从未间断,使李隆基深受感动,亲口册封他为‘胡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