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〇章 高仙芝升官(第3/4页)

兴庆宫回荡的钟声也惊醒了在偏殿小憩的高力士,他胡乱地洗了把脸,急匆匆地向李隆基的寝宫赶去,刚到门口,却见房间里传出‘砰!’一声剧响,几个太监吓得闭上了眼睛。

“皇上在发火,阿翁快去吧!”一名老太监从里面跑出,吓得两腿发抖,上下牙关直打颤,“皇上命我去召相国。”

高力士心中有些惶惶然,他知道李隆基会为那本奏折生气,却没想到他会发火到这种程度,高力士弯腰捡起摔成两半的砚台,叹息地摇摇头,这可是楚州进贡的极品鸡血石,百年才见这一方,雕成了龙砚,这么一摔就没了。

他回头从一名宫女手中接过玉碗,小心翼翼地捧着它走到李隆基面前,低声道:“陛下,这是贵妃娘娘亲手给你调制的雪泥,吃一点降降火吧!”

听到‘贵妃’二字,李隆基的怒火略略消去,他阴沉着脸接过玉碗,用小金匙舀了一块凝脂般的雪泥放进嘴里,半天才长长地吐了口闷气。

“高仙芝太张狂,朕实在忍无可忍!”

“目无君上之人,早晚必乱,与其使之坐大,不如早早图之。”

李隆基诧异地停住了金勺,高力士从不肯在政局上轻言得失,今天可是破例了。

“这是大将军的意见么?”

高力士低头道:“老奴怎会随便参与朝政,实在是因为今天皇上的盛怒是这两年少见,老奴也是有感而发。”

“朕何尝不知,为此朕还专门派了监军。”说到此,李隆基不由恨声道:“边令诚每次开战都称病不去,石国发生这么大的事,也不见他的报告,不用说,这狗贼定是吃了高仙芝的贿赂,还不知有多少事情在欺瞒于朕。”

说到欺瞒,李隆基刚刚平息的火又窜了上来,他想起了前些日子吐火罗叶护的一份上表,称吐火罗诸国年年都派使者到龟兹,一直视大唐为宗主国,大食威胁日重,请大唐出兵共同抵抗大食。

李隆基从这份上表中才得知,西域小国竟视到龟兹为觐见,换而言之,朝见高仙芝就等于朝见了他李隆基,而边令诚也未说过这件事,这才是他今天发怒之根。

‘咚!’李隆基手中的玉碗再一次砸在桌案上,“去!拿朕的金牌警召边令诚回来。”

高力士惶恐地接过金牌刚要走,李隆基又忽然叫住了他,“算了,等一等再说。”

叫边令诚回来是小事,但如果惊动了高仙芝,那才是大事。

李隆基慢慢坐到椅子上,望着窗外树枝上的一只蝉发呆,高力士见他眼光闪烁不定,知道李隆基心里斗争正剧,便低声道:“其实安西还有李侍郎在,皇上不必忧虑。”

李隆基叹了口气,他担忧的就是这个,一山不容二虎,本想二人互相牵制,现在却变成二虎相争,死一个不要紧,就怕影响了大唐的西域稳定,这也是他当初考虑不周所致,有心将高仙芝调回来,可他又担心李清压不住高仙芝的旧部。

这时,一名太监在门口禀报,李相国来了。

李林甫正好有紧急大事要求见李隆基,由于财政吃紧,盐铁监将盐价调到每斗一百五十文,结果引发各地盐商闹事,以扬州最为严重,已经死伤多人。

李林甫却在半路遇到了宣旨的太监,他听说李隆基盛怒,立刻将他准备上奏的折子派人送回家去。

他想上奏的就是这次盐商闹事的根源,朝廷严重的财政问题,主要原因是宫里的开支月月增加,现在才是八月,但宫里的开支已经突破五百万贯,仅仅一个降暑费,去年是二十万贯,可今年就达一百万贯,这样下去,还有秋猎、冬巡,到年底时能控制在八百万贯内就是万幸了,大唐一年的各种税赋加在一起也不过二千万贯,可宫里的开支就去了近一半,还要负担军费,这样下去,地方上只能不吃不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