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帷幕拉开(第2/3页)

“娘在那儿!”

李清抬头看去,只见帘儿站在一辆马车前,温柔地看着他,在她手里抱着一个襁褓,在她身后,李惊雁和小雨都先后下了马车,目光复杂。

李清抱着女儿走到帘儿面前,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帘儿呆呆地望着丈夫异常黑瘦而憔悴的脸庞,眼睛忽然红了起来,她捂住嘴扭过头起,肩膀轻轻地耸动起来。

李清将李庭月放下,勉强一笑道:“我还以为你们会到沙州去呢!”

帘儿抹去眼泪,牵过李庭月,将手中的襁褓递了过来,展颜笑道:“李郎,快看看我们的儿子,他象极了你。”

李清迟疑一下,小心翼翼接过孩子,声音微微有些颤抖,“这是……我的儿子吗?”

掀开盖在上面的纱巾,里面是一张粉嘟嘟的小脸,睡得正香甜,他眉眼间依稀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他喃喃道:“象我!是象我!”

这一刻,李清忽然觉得自己的心胸在无限延伸,千万年的岁月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他忽然转过身来,将儿子高高举起,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笑容异常灿烂,三军顿时欢呼起来,“都督!都督!都督!”

……

长安兴庆宫,一名小太监匆匆穿过勤政殿,来到后宫大殿前,阵阵丝乐声从里面传出,小太监对侍卫低声说了几句,侍卫点点头,转身进了大殿。

大殿内云板轻响、丝竹绕耳,几个梨园弟子正在扮戏唱白,声音婉转悠扬,李隆基凝神细听,忽然眉头一皱,摇了摇头,对一旁的杨玉环道:“孟夏边候迟,胡国草木长,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这分明是西域将士出征之意,是威武肃杀之诗,但曲调却太过于清婉了,实不般配,玉环觉得呢?”

杨玉环美目流波,轻轻掩口一笑,对李隆基道:“我只觉得三郎这些日子怎么对边塞之诗情有独钟,昨日是王昌龄的塞下曲,今天又是岑参的诗,你说说,这是为何?”

李隆基捋须呵呵直笑,“我大唐将士威震西域,保卫小勃律、荡平朅师国,立下大功,朕自然高兴,所以想听听这些让人振奋的曲子。”

杨玉环却在李隆基手背上轻轻掐了一把,微微嗔道:“你也知道人家立了大功,却不放人家妻儿前去团聚,要不是臣妾坚持,三郎此举岂不是伤了边关将士的心。”

李隆基尴尬的笑了笑,“这是我大唐例制,边疆带兵之将须有家属留京,再说朕最后不是依你了吗?”

两人正说着,高力士悄悄走到李隆基身后,低声禀报道:“陛下,李相国有要事求见!”

李隆基兴致被扫,不由脸一沉,挥了挥手道:“朕现在没空,改天再说!”

杨玉环见高力士欲言又止,知道他有大事,便推了推李隆基,软声求道:“三郎还是去吧!你好些日子没关心朝政了,臣妾可不想被大臣们骂。”

“他们敢!”李隆基脸一板,随即又拍拍杨玉环的手,安慰道:“朕听爱妃的。”

说完,他回头对高力士道:“让相国到御书房等候,朕随后就到。”

……

李林甫来找李隆基自然是为了李清的事,他身在长安,对发生在万里之外大食的情报并不灵通,只知道大食国爆发内战,却不知道内战已经渐渐结束,更不知道大食的战剑已经指向东方,但李清厚厚的一本奏折却详细讲述了昭武九姓胡地区对大唐的重要性,它是大唐与大食地带,若它们被大食吞并,那大食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安西四镇,如果它再和吐蕃结盟,大唐便腹背受敌,边患将百年难靖。

李林甫毕竟是做了十几年的宰相,他的眼光也是常人难及,大唐很多重要的战略决策,他都参与制定,李清的奏折他完全赞成,情况紧急,他当即进宫求见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