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二章 大国的决策(第4/5页)

高仙芝点了点头,他确实有事求李清,根据李隆基的旨意,这次战争分兵两路,西路军入吐火罗,与吐火罗军共击朅师国;而东路军从连云堡进小勃津,支援小勃津的唐军,防止吐蕃趁机入侵。由于李清曾救过吐火罗使臣,李隆基便考虑由李清为东路军统帅入吐火罗助战,而高仙芝熟悉路途,由他为西路军主帅救援小勃津。这两路军一路是开拓疆土、征服他国,扬大唐天威;而另一路只是巩固已有成果,两厢比较,孰重孰轻,高仙芝怎么会不明白,只是皇上圣旨已下,难以更改,唯一之计是李清主动请缨去小勃津,而他勉为其难才答应。

这就是高仙芝道歉的真实目的,笼络李清,求他将功劳让与自己。

他从怀里取出圣旨递给李清,略有点紧张地看着李清道:“皇上下了两个任务,李都护可任选一个。”

李清展开圣旨匆匆浏览一遍,上面明明写得清清楚楚,他为东路军主帅,可高仙芝还要自己任选一个,这是什么意思?李清一转念,立刻明白过来,他是想让自己选西路军,将进攻朅师国让给他,难道这就是他向自己示软的目的么?

东路军还是西路军李清并不在意,但高仙芝如此渴望去吐火罗,不趁机捞取一点利息,他李清岂能轻易答应。

李清沉吟了一下,问道:“若我们都出征,粮草供应由谁负责?”

“可由判官刘单,他曾是封常清得力手下,颇为干练,能担此任。”高仙芝知道李清是担心由康怀顺负责后勤,会不利于他的进军,便先一步替他解除了后顾之忧。

“我有一幕僚,名叫张继,也有些能力,能否命他为副,协助刘判官共理军务?”这是李清开出的第一单,试探高仙芝,若他痛快答应,那他真正的条件便会拿出来。

果然,高仙芝求功心切,便毫无犹豫地答应下来,“我可任命他为仓曹参军事、甲杖使,以协助刘单。”

李清见他答应痛快,知道他极想领军入吐火罗,便淡淡笑道:“为将之道,在于赏罚分明,立功者升、落伍者降,我既为一军统帅,自然要有权升赏将士,可惜我只为副职,无此权力,大帅可能从权,授我赏罚之权?”

这才是李清真正想要的权力,每逢大战结束,朝廷都要对立功将士进行封赏,或赐予勋官钱物,一般都根据行军司马记录论赏;

但提拔军官,流程便稍稍复杂,一般节度使可以自行任命,但需要上报兵部核准,六品以上还要报丞相甚至皇帝陛下准许,再授予爵位或散官之衔,李清想要的,就是这个自行任命权,他想靠这次战役提拔他的一些心腹。

一般而言,他是沙州都督,也有一定任命权,只是品阶太低,哪能和安西大都护的权力相比。

李清见高仙芝沉吟不语,便一锤定音道:“若大帅同意,我愿请缨领军西进,重走大帅当年走过的路。”

这就是他的最后表态,只此一个条件,若答应,他便和高仙芝交换任务。

高仙芝低头思考了半天,方才盯着李清缓缓道:“我最多给你二十个名额,而且只限于在豆卢军,你可答应?”

他也知道,这个口子一开将后患无穷,但东路军的诱惑又让他无法舍弃,所以只要李清答应再让一步,不要将手伸进他的衙军来,他便可做个顺水人情,将豆卢军完全交给李清。

这里面可能唯一失意的就是豆卢军目前的主将白孝德,他是王忠嗣提拔,名义上是豆卢军的副都督,但都督一直是王忠嗣兼任,他实际上掌握了豆卢军的实权,可是此战以后,豆卢军就将完全被李清所掌握。

李清伸出一只手,微微笑道:“那我祝大帅东进顺利,早日拿下朅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