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章 利用(第4/4页)

李清的言外之意崔焕清楚,三年前推行柜坊竟选中苏州做试点,这让他难过了很久,严格执行势必会得罪大多数权贵,被其他地方官暗责;可若消极对待,又无法向朝廷的另一派交代,好在新法推行并非是强制,百姓的税赋交给官府也可以,直接交给柜坊也行,他便利用这个漏洞,借口新法推行需要向百姓宣传为由拖了近一年,第二年皇上便渐渐淡了此事,崔焕也不再提及,只每年夏秋派人下去催税,租赋交纳走的还是老路,倒是商税他直接交给柜坊,也算有个交代,但就在十天前,一把大火烧毁了柜坊,十万存银也不翼而飞,这让他心中惧怕不已,若一个处理不好,就算不治他的罪,前途也毁了。

此刻李清的间接问话,他不敢不答,只得陪笑道:“柜坊是新事物,让苏州百姓接受尚须时日,下官怕激起民变,所以不敢用强,需徐徐推行。”

李清只淡淡一笑,“崔大人是好官,首先考虑的当然是百姓,也罢!此事就不要再提了。”

那书生却不理解李清的话中之话,想的还是盐政之弊,嘴一撇,立刻反驳道:“我只是升斗小民,不知朝廷财政窘况,朝廷取税百姓本来是天经地义,但也须有个度,盐涨价二、三十文也就罢了,可现在却暴涨了五、六十文,谁能承受的起,国以民为本,若朝廷不考虑百姓死活,苛以重税盘剥,难免会重蹈汉之衰、隋之亡,我虽人微言轻,却一样忧国忧民,望侍郎大人善听逆言。”

或许他也觉得李清所言有一定道理,在不知不觉间,‘害民贼’之说已从他嘴上消失,态度也渐渐谦恭起来,李清也感受到他态度微妙的变化,他温和一笑道:“我来问你,一斗盐可让一户六口人吃多久?少说也要半年吧!半年时间多掏五十文就是重税吗?如果是这样话,我大唐也未免太过积弱了吧!盐税的重要不在它税重,而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盐,可聚沙成塔且税源稳定,若我真有心盘剥百姓,我就直接发行大钱,一枚大钱当五十枚开元通宝,敛财又快又便利,又何必去推行什么新盐法。”

李清见他默然无语,又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忧国忧民不错,但有些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当年新盐法的推行之时杀了多少人,连扬州刺史也被杖毙,这涉及太多人的切身利益,他们叫我害民贼我可以一笑了之,可你一个读书人也叫我害民贼,确实让我难以接受。”

‘发行大钱。’

书生叹了口气,他知道李清所言是实,自己确实是有点过激了,不由向李清一躬到地,歉然道:“学生堵了侍郎的水道,这里赔罪了。”

“不妨事,你叫什么名字?听口音你不象是苏州本地人。”

“在下张继,南阳人,省试不中,现寓居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