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3/4页)

小客堂里布置也简洁而雅致,当中放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只端端正正摆着一把横刀,鲨鱼皮做的刀鞘已经发黄古旧,看来有些年头,旁边是两把方正宽大的椅子,椅子旁有专放茶杯的小几,椅子背后则各设一个斗大的青瓷花瓶,插着满满的尚未盛开的秋菊,再往下是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墙壁被刷得雪白,挂了几幅‘大漠孤烟’或‘岁寒三友’之类,和那横刀相配颇有一点杀气横秋之感。

李清等了半天,却不见高仙芝出来,他也并不急,只将杯中茶品了一水又一水,最后直到这杯茶比清水还淡,才见门口出现一人,只见他约五十多岁,身材不高,却十分匀称,腰挺得笔直,行路宛如猫一般敏捷,再看脸上,皮肤光洁,没有一丝皱纹,一缕黑须潇洒飘逸,目光严峻、冷静,这便是大唐赫赫威名的大将高仙芝,他年轻时是有名的美男子,如今年长,却更添了一分成熟的魅力。

他已经到来多时,一直在观察李清,自己足足晾了他半个时辰,可他依然不急不燥、悠闲从容,虽然年轻,可这份涵养功夫却十分了得,让高仙芝暗暗敬佩不已。

迈进大门,高仙芝呵呵笑道:“有客不便,让李都督久等了。”

高仙芝的官职是副都护,品阶虽为从三品,但其又被封为镇军大将军,这却是从二品的散官,再加上其掌安西实权,不管从年纪、资历、威望、最高官品,他都是李清的老前辈,李清不敢怠慢,上前给高仙芝行了一个军礼,“沙州李清见过高大帅!”

高仙芝微微颌首,笑着受了他一礼,手一摆,“李将军请坐!”

有亲兵给二人又上了茶,高仙芝端起茶杯,吹了吹,慢慢吮了一口,这才淡淡道:“李都督所来,可是来还我的儿郎?”

李清却摇摇头,歉然道:“李清到沙州赴任不久,却发现沙州豆卢军大半被皇甫节度使抽去备战陇右,沙州几乎成了不设防,再加上马匪猖獗,李清不得已才向大帅借兵,不料兵刚至,吐蕃人偷袭便到,多亏安西儿郎骁勇善战,才勉强击退吐蕃人,但吐蕃人随时可能再来,再募新军也来不及操练,所以便奏请陛下,将这部分安西军暂留沙州,李清也是迫不得已,故特来安西向大帅请罪。”

李清的话早在高仙芝的意料之中,但李隆基已经下旨调兵,他总不能说安西军是他的私军吧!对高适他可以摆脸色并赶出府门,对李清他却不敢,且不说他是太子党中后起之秀,如此年轻便为从三品,更主要是上一次,皇上一共封赏四人,李清作为一个下都督竟然也位列其中,这不得不让他三思这中间的玄机。

况且,李清理由充分,为防御吐蕃,这让他更无话可说,吐蕃若占了沙州,就等于断了安西与中原的联系,高仙芝是个聪明人,既然木已成舟,就不必再去责难砍树之人。

沙州名义上是属于河西节度府,但实际上它却是安西的门户,就俨如后世的俄罗斯,它是欧州国家,但其大部都在亚州,沙州也一样,它的军政中心在河西走廊最北面的敦煌,但它西面边界已经和焉耆镇接壤,它西南面甚至将且末城也囊括在内,如果高仙芝一旦和李清交恶,就等于是高仙芝的咽喉发炎,李清可随时扼住高仙芝的喉咙,他也是深知这一点,才信心十足地来龟兹与高仙芝谈判。

“既然朝廷已经下旨调兵,李都督收下我的安西军便是,又何苦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到安西来给我解释。”

李清见他笑容干涩,知道他心中不甘,便起身肃然向高仙芝深施一礼,道:“李清来拜见大帅,一是来向大帅道歉,二是想来向大帅求教用兵之道,上次沙州之战,李清虽侥幸获胜,但也折损千余儿郎,尤其是弓兵,损失惨重,我实在惭愧,请大帅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