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水落石出(第2/4页)

“相国大人,皇上有请。”

这一个‘请’字却听得李林甫格外刺耳,自古以来,皇上召见臣子说话,哪里会用‘请’字,本来杨钊只是传话,却因用词不当使得李林甫对他留了心,他上下打量一下杨钊,见他长得身材高大,狮鼻凤眼,倒也相貌堂堂。

“你叫什么名字?可是新来的?”

李林甫一边走,一边对身后屁颠屁颠的杨钊问话。

“回大人的话,在下杨钊,原是剑南道采访支使,刚刚进京,现是金吾卫兵曹参军事。”

“杨钊?”李林甫停住脚步,回头又盯了他一眼,“就是那个玉真公主的堂兄吗?”

‘杨玉环的堂兄’这仿佛已经成了杨钊的名片,杨玉环得宠已成定局,那他的堂兄……

无论是高力士还是李林甫,都一眼看出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李林甫立刻换了他那副招牌笑脸,拉住他的手呵呵笑道:“难怪我一看你就觉得不凡,原来是杨家人,明日几个同僚要来打老夫的秋风,就在我府上,杨参军也一起来吧!”

得相国大人青睐,杨钊的腰几乎要弯到地上,脸上的媚笑比他那堂妹还要明媚几分,连声答应,“下官一定来!一定来!”

他媚态连李林甫都觉得有点过分,他不由想到另一个也是从剑南来的李参军,却比此人有骨气得多,不过献媚归献媚,这样识相的人他却喜欢。

……

“皇上,老臣以为南诏杀吐蕃使臣此举大大不妥,一来堕了我大唐的盛名,二来开了个恶劣的先河,自古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而且……”

李林甫忽然发现皇上似乎并不在听他的话,说到一半的话又咽了回去。

“而且什么,说下去!”李隆基将手中的御砚轻轻放下,龙目微张,一道冷光直透李林甫的心底,似乎将他的老底看个清清楚楚。

李林甫觉得自己在此事上犯了个大错误,他想当然地以为经过自己渲染,李隆基必然会恼怒万分,自己只需再点把火便足够了,可现在看来事情并非如此,皇上似乎早已经知道了此事,而且知道得比自己还要详细。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闪过,皇上在南诏必然有眼线,自己再提此事是否明智?但皇上已经问了,他又不得不答,李林甫只得硬着头皮道:“老臣以为就算是要杀吐蕃使臣,也应先照会皇上,得到皇上批准后再做。”

这话说得极为勉强,他又怎么知道李隆基有没有批准过呢?李林甫暗自后悔,他今天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果然,李隆基沉吟片刻,温和地对李林甫笑了笑道:“陈相国年事已高,在南诏染病,朕已传旨命他回来养病,出使南诏的正使便由韦尚书担任,以后南诏事务就交给太子去处理,相国还是专心国内事务吧!”

……

马车辚辚,一行侍卫保护着李林甫的马车在皇城内行使,李林甫阴沉着脸,皇上的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杀吐蕃使团虽然过激,但对目前南诏局势是十分有效的。”

……

“韦尚书干练有为,深得朕之心,朕已决定加封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果毅都尉李清在滇东立下大功,朕决定接受相国上次的举荐,命其到地方为官。”

……

每一桩都是对太子的利好消息,他辛辛苦苦夺来的南诏主导权就这么拱手让了人,“陈希烈,你让我失望啊!”

李林甫忽然感到一阵恼羞,自己应该早就想到此人是个无用之人,再派个副手给他就好了,杨慎矜和吉温都是极得力之人,要是他们任何一个人去南诏,局面就决不会象今天这样。

还有那个李清,枉自己对他一番栽培,竟然没有在南诏争夺中替自己出一点力,倒帮了韦坚,李林甫一阵冷笑,“李清,难道你还想吃回头草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