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破局(第3/5页)

李清回头望了望他,微微笑道:“我想做一件事,需要用兵,所以想请陈将军把军权让给我几日。”

陈玄礼已经平静下来,知道李清决不是信口开河之人,便从桌上拾起帅印,冷冷道:“我的手下都是羽林军,你若想夺我的军权,那好,请将皇上的圣旨拿来,我便将这颗帅印给你,若没有,哼!哼!休怪我翻脸不认人。”

李清慢慢挺直了腰,显得高大而傲岸,他从怀中取出李隆基的密旨,递了过去,随即紧盯着他的眼睛,陈玄礼接过,匆匆扫了一眼,嘴忽然张得老大,半天都合不拢来,他又重新仔细地读一遍,最后抬头不可思议地望着李清,这怎么可能,有丞相、尚书的大唐使团里,皇上竟将南诏问题地决策权给了一个小小的果毅都尉,实在让他无法理解,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

“陈将军,皇上的圣旨在此,我命你把军权交给我!”

……

大唐与吐蕃使团的护兵都在千人以上,按规定,最多只能有三百人进城保护使团,其余全部驻扎在城外,为了安全,吐蕃使团决定住在城外的兵营之内,每天有五百人护送倚祥叶乐进城,其中三百人留在城门处待命,另外两百人护送使臣进城。

吐蕃使团比大唐使团晚来一个月,尚来不及活动便过早的宣布了自己的立场,但倚祥叶乐是个有耐心之人,为了消除南诏各阶层对吐蕃的戒心和误解,他每日都在太和城内穿梭,去一户一户拜访南诏的高官和大贾,他的护兵约二百人,虽然人数不多,但相对于狭窄的太和城街道,这却是个庞大的数字。

南诏的雨已经下了多日,没有阳光,天地间一片灰蒙蒙,每个人的衣服都是湿漉漉的,冰凉而难受,烦躁的情绪开始在太和城流行,仿佛一场传染病,让所有人的脸色都和天空一样阴郁,没有笑容。

黄昏时分,天色暗淡、细雨纷飞,和往常一样,太和城北门一带的士兵开始换岗,每个门的士兵约有千人,分别把守城楼、城墙和城门,但今天出城的百姓们却感觉这批士兵有些异样,他们中多了许多陌生的面孔,虽然所穿盔甲和南诏士兵一样,但他们的脸庞和身材却不似南诏人,普遍的脸庞宽大、身材高壮,这是北方人种的相貌,心中虽有疑问,但阴冷潮湿的天气让百姓们无心停留,也无意多想,只想早一点回到温暖而干燥的家。

守城的士兵们似乎理解百姓回家的心急,他们毫不阻拦,任百姓们进出城门,只将嘴牢牢闭拢,不言不语,他们的主将正是李清,率领一千多唐军冒充成南诏士兵,占据了北门,依他的计划,他准备袭击夜归的吐蕃大使倚祥叶乐,彻底将南诏的水搅浑。此时他站在城楼上,默默地凝视着远方的街道,聆听城内的动静,天空乌云低垂,东风劲吹,只见他身材魁伟、威风凛凛,乌黑的长发在高高的头盔下随风飘逸,他的嘴角绷成一条直线,俨如花岗岩一般冰冷坚硬的脸庞上充满坚强不屈、无所畏惧。

按照韦坚和赵全邓达成的协议,于诚节一系将为大唐提供一切便利,包括南诏军服旗帜、城门守卫权等等,所以,当李清从陈玄礼手中夺取军权后,立刻开始了他的‘斩首’行动,他亲率一千二百名士兵控制了太和城的北门,又命李嗣业率二千军埋伏在从吐蕃军营到北门的半路上,只待吐蕃军来城门救援时,给予迎头痛击。

夜已经很深了,太和城内一片寂静,城门都已落锁,似乎所有的人都已经睡着了,只有天空的雨还在不知疲倦地下着,这时,大街上传来了杂沓的马蹄声和轱辘辘地车轮声,一大团黑影向北门缓缓而来,李清等了近三个时辰的目标终于出现了,原本无声无息的城墙上开始有人影在轻微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