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五章 各怀心事(第3/3页)

两人互相恭维,口气真诚,谁也不会想到,这二人竟是一对生死冤家,若有机会,都决不会手软,一定会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李林甫话锋一转,便搭上了今天晚上之事,“听说太子收了一名良才,连皇上也非常欣赏他,我倒非常想见见他,不知殿下是否愿意替我引见一下。”

“相国说的是李清吧!他是个新人,腹中又无学问,只有运道好些,所以才被皇上所赏识,只是一个小角色罢了,不足为相国挂念,倒是他揭发的一件走私军品案,我倒觉得这才是值得相国注意的。”

说完,李亨的眼睛紧紧盯着李林甫,等待着他的反应,李林甫在此地等候李亨便是为了此事,就算对方不提,他也会将话题绕到这个事情上来,见太子主动提起,李林甫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也就是说,此事太子也有和解之意。

官场上有你死我活的斗争,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妥协,从古至今,无不如此,双方都不干净,都有把柄在对方手上,你放我一马,我让你一步,大家和和气气,相安无事,这就是中庸,就是和谐之道,一旦有新的利益之争出现,或者双方的力量失去平衡,那硝烟又会再次燃起。

此时李林甫找太子便是要寻求一个妥协的方案,而太子又何尝不是如此。

“走私军品自然由地方来处理,再报大理寺和刑部备案便是,老臣在此等候太子,却是想为犬子冲撞广平王一事向殿下致歉。”

广平王李俶是太子李亨的长子,前几日出京行猎与李林甫之子在城门处发生了口角,还轻伤了几个家人,这本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李林甫更没必要为此事而专门等侯太子,故不过是个借口,向太子表态,他愿意罢手。

话说到这个份上,二人都已心知肚明,李亨侥幸脱套,也不愿将事情闹大,便笑了笑道:“我家那个毛头小子也是个火烈脾气,这事他也有不对的地方,李相不必过谦了,这不过是件小事而已,可不能为此影响你我的关系,相国你说是不是?”

李林甫呵呵直笑,“是!是!国家有这么多大事要等太子去操劳,老臣为这点小事烦扰太子,实在过意不去,现在夜已深,老臣就不再打扰太子,请太子好好安歇。”

他特地将‘安歇’二个字加重了口气,李亨也微微一笑,“相国也请早些安歇,明日还有很多事需要相国操心,我就不打扰相国了。”

二人拱拱手,客客气气的告别而去,一段公案就此了结,看似简单轻松,但中间却历经了无数次的险争恶斗,再斗下去也是两败俱伤,形势已经迫使他们不得不罢手,所以二人的此次见面,不过是个形式,就仿佛一场大战后两军主帅间的一封求和信。

天宝四年初,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上报朝廷,成都富豪海家勾结吐蕃、走私军品被查获,李隆基当即批复,由大理寺牵头,会同益州地方、剑南节度府三方会查海家走私军品案,二月,此案证据确凿,上报刑部结案,海家走私军品属实,数额巨大,李隆基遂命将海家不分良贱满门抄斩,以儆天下商人,益州刺史李道复以失察罪,降职一级,贬为岳州司马。

当天夜里,李清回到客栈,他再也抑制不住思念之情,提笔写家信让帘儿和小雨进京,又怕她们路上有失,再修书一封请王兵各派人一路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