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会师关中(一)

秋,酷暑渐消。

虽然有秋老虎之说,但在北疆,立秋之后的天气,已经开始转凉。

公叔缭在立秋到来之前,终于抵抗不住这萧瑟秋时中的肃杀之气,在:衍城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刘赶回:衍,出席公叔缭的葬礼。

不仅仅刘,还有涉间、蒙疾李成等人,都纷纷赶来参加。

而叔孙通,在六月末时抵达广武城。随他一同抵达的,还有十几个儒生隐士。其中最有名的,是早年间隐居在商山之中的四位贤人。

东园公唐秉、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

这四个人,都已过了古稀之年,然则精神矍铄,谈吐有度,学问堪称高深。

关中百姓称此四人为‘商山四皓’!

刘乍听叔孙通介绍的时候,也不禁大吃一惊。商山四皓之名,他听说过。历史上刘邦曾想要更换太子,于是吕雉就让他的儿子刘盈请商山四皓出山,一下子就打消了刘邦的念头。

刘邦说:“太子连他们都请了出来。足以见羽翼丰满。废立之说莫要再提。”

由此可见。商山四皓在当时地名气。

但刘听叔孙通介绍说:“这四人曾经是秦朝地博士。后因焚书之事。愤而离开咸阳。遁入商山之中隐居。我费了好大地口舌。他四人本不想出山。可后来听说要投地是唐王。就立刻答应下来。并且有联络了许多老秦官员。一同前来投奔……王上。您如今可是大大有名。”

刘很清楚。叔孙通说地‘名’。是指他发明程公纸。创隶书文字地名声。

秦末时期地文士。秉承了战国儒生地高傲之气。不会向强权低头。

之所以二话不说前来投奔。想必就是看中了刘这程公纸和隶书留下来地名声。毕竟这纸张和隶书地出现。有助于文化地推广。商山四皓这四位老者会来投奔。也证明了刘士人当中。已经享有名声。更重要地。是他四人带来地十几名吏员儒生。也缓解了刘+人手不足地窘境。

叔孙通随着刘,一同来到了:衍城,出席公叔缭的葬礼。

公叔缭一辈子无儿无女,所以刘+让刘秦以弟子的身份,充当公叔缭的子嗣。

出殡的时候,刘刘巨兄弟亲自抬棺,刘秦大幡,司马喜开路,涉间蒙疾李成等人,披麻戴孝。

从:衍城一路,登上了杭金山。

这也是公叔缭地遗愿:他希望自己能葬在这杭金山上,鸟瞰广袤无垠的九原大地。

总之,公叔缭的这场葬礼,极其隆重。

在公叔缭下葬之后,刘下诏,命人在杭金山上修筑唐王陵。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习俗,从登上王位那一天开始,就要准备修建王陵。只是此前刘+觉得不太吉利,一直借口说没有合适的地方推托。本来,葬于关中是最好地选择。可刘却觉得,这杭金山也不算差。

按照堪舆学来说,杭金山是回龙穴,有双龙环绕。

北面是滚滚大河,难免有昭王长城。两龙环绕,属于风水宝地……刘+并不是很明白风水,但觉得日后真能葬于杭金山上,与贤人为伴,守护北疆,应该也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吧……

于是,随着杭金山唐王陵开始营建,王太后王陵,也随之确定了下来。

+夫人说:“既然我王愿葬于杭金山上,哀家也要葬于杭金山,日日夜夜与王儿相伴,方为美事。”

这可不是诅咒,而是一种礼法。

王太后陵和唐武王陵,也就是刘的父亲,早已战死在单父地刘夫王陵,合二为一。

刘夫的尸首早已经化为枯骨,不见了踪迹。所以整治衣冠冢,先行下葬,待来日与王太后合葬。

唐王陵的确定,也代表着刘氏唐国,彻底站稳北疆之地。

刘杭金山只停留了七日,便急匆匆的离去了……

已被册立为西唐王子地刘秦则留下来,继续为公叔缭守陵。按照古法,刘秦需要在这里守陵满一年,才能离开。为了不耽搁刘秦的课业,叔孙通建议,请商山四皓为刘秦的老师,在杭金山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