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七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3/4页)

  汉灵帝四年时,也就是公元175年。

  蔡邕曾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前竖立刻有七部儒家经典的拾贝,共二十一万字左右,分别刻于四十六块石碑之上,历时整整八年的时间。此后出现了抄写,乃至拓片的方法,不过相对而言,不论是抄写还是拓片,总归是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错误。

  而真正的雕版印刷出现时间,应该是在两晋或者更晚一些的隋唐年间。

  怪不得,怪不得黄承彦会是那样的表情。

  这雕版印刷出现,可是代表着中国的文明,一下子提前了一二百年,乃至更多。

  世族之所以能控制住朝政,是因为他们掌握着大部分的典籍经卷。

  虽然他们也对外开放他们的藏书,可不管怎么说,真正能够收益的,只在少数人。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孔子,愿意把一生贡献给学问。

  特别是把一生都贡献到抄书的上面……士人十年寒窗,不就是为了一朝成名,又怎么可能耐得住寂寞,抄书,抄书,不停的抄书。就算是一辈子抄书,又能抄写多少?

  雕版印刷的出现,将会让令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书……

  熟知董俷那《三学纪要》最终目的的庞统,在惊愕了片刻之后,马上反应过来,这雕版印刷术的重要性。抬起头,看着那扭捏的黄月英,庞统真的是说不出话。

  “你,你,你……”

  董俷咽了口唾沫,“月英,你,你怎么会想起来,鼓捣这个?”

  黄月英的脸顿时羞红,螓首低垂,轻声道:“却是董大哥你……给月英的提示。”

  “我?”

  “是啊,你还记得吗?去年的时候,蔡姐姐从羊大人的府上,借来了一部《尚书通意》,那么厚的一大部,她一个人在那里抄啊抄啊的,你还给她准备了饭菜。”

  “哦,好像有这么回事!”

  董俷都快不记得了,不过黄月英这么一说,倒是有那么一点印象。

  蔡琰抄书,却是为了蔡邕。老头子生平就是喜欢书,在雒阳时,有满满腾腾一大房间的书。不过后来董卓出事的时候,老头子一狠心,一把火把书都给烧了。

  这始终是蔡邕心头的一件憾事。

  为人子女的,当然明白老爷子的心事,故而不断的搜集古籍,遇到自家没有的,就会设法抄录下来。而羊续家中的藏书,却是极为丰富,而且到了长安之后,从各大家族中抄没的物品里,搜集了很多绝版的书籍,平日里简直当成了宝贝。

  蔡琰找他借阅,羊续也不好推辞,但是却规定了时间。

  故而蔡琰经常是借了一部书,回家就抄录,有时候甚至一夜不睡,伏案书写。

  董俷看着心疼,颇有些感慨的说:“如果能把这些文字给印下来多好,再不济,像个办法,就像拓片一样的拓出来一部书,也比这一字一字的抄撰强一百倍。”

  蔡琰当时还笑话董俷是异想天开。

  可是没想到,黄月英居然记在了心里……

  有一天,她在把玩一枚先秦的印章时,突然灵机一动。那先秦的印章上字数不多,一般就是刻出名字、官职和机构的字样。可是这,却给了黄月英一丝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