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沙摩柯回家 ( 5188 )(第2/3页)

当然,还有他那个侄子……

庞统毕竟年幼,约束紧一些,自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可徐庶和石韬……长此以往下去,非但会惹祸上身,说不定还要波及到鹿门山。

这是庞德公心中的一方净土,却不希望被战火波及。

庞德公的顾忌,并不是杞人忧天,毫无根据。

最简单的一件事,就是诸葛一家随着诸葛瑾远赴西域之后,日益受到士族的排挤。

卧龙岗,何等清幽的地方。

如今却变得好生动荡。害得诸葛亮不得不离家来到鹿门山求学,为的就是躲避那些事情。还好,诸葛亮地姐姐嫁给了荆州大族蔡氏,否则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庞德公也不愿意失去两个学生。

但他已经给了他们机会,可是徐庶和石韬,并不愿意接受。

也罢,该什么命,就是什么命。只希望,这两个孩子,将来都能有一个好地结果吧。

“既然如此,我……”

“老师不比说了,学生明白。学生这就收拾行礼,离开鹿门山。”

徐庶很决绝,起身说道。

庞德公叹了口气,“既然你二人已经有了决断,那我也不勉强。人各有志……只是你二人出了这鹿门山,不许再说是我的门

白了吗?”

“学生明白!”

心里面非常的悲苦,可是徐庶和石韬,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地悔意。

二人磕了三个头,起身刚要离去。却又被庞德公唤住,就见他手中捧着两卷竹简。

“这两卷书册,是我与老黄毕生心血。你二人兴趣迥异。元直好兵法,广元喜律例。这一卷《孙兵法校对》送与元直,还有《商君对问录》,就赠与广元你……权当作你我师徒一场的临别礼物,从今以后,山高水长,你二人要多多地保重。”

若说徐庶和石韬对这鹿门山没有感情,那纯粹是胡说八道。

再怎么说。他们在这里生活了七年时间。庞德公对他二人的教诲。可以说是尽心竭力。没有半点藏私。如严师,更如慈父……如今一别,却不知道何时再能相见。

眼睛不由得红了。

徐庶和石韬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庞德公却装作没有看见,背过身子,步入了小轩庐屋之中。

“老师,学生就此告别了!”

徐庶石韬转身走出了竹林,那脚步声渐行渐远。直至无声,庞德公这才转过身来。

“董西平背弃士族,就算再怎么发展,终究还是难有大成。董卓当年,气焰何等嚣张,到头来还不是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元直,广元,还望你二人多多保重。”

这一番话。却是说在心中。

庞德公跪坐古琴前。抚弦奏乐,如泣如诉的琴声再次回荡在这竹林深处。

“老师在为我们送行!”

石韬和徐庶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行礼,在庐屋门外。静立了片刻,突然开口说道。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既然我们选择了,那就走下去吧。”

徐庶一咬牙,转身大步离去。

石韬犹豫了一下后,紧随徐庶而去。

二人走出鹿门山,站在官道旁,却有些茫然。

上一次他们来的时候,是跟随董俷一路过来,可这要回去,未免有些不知所措。

“元直,我们怎么办?”

徐庶沉吟片刻,展颜一笑,“董大哥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已经读了万卷书,如今正是行万里路的好时候。从荆州到西域,路途何止万里?我们就当作是一次游历,走上一走,你看如何?”

石韬闻听,连连点头。

“正该如此,正该如此!”

二人确定了方向,就准备动身启程。

石韬突然拉住了徐庶,轻声道:“元直,还有一件事情,你要牢记在心中才是。”

“什么事?”

“之前我们所说地科举,绝非一蹴而就地事情。无十年八载地光阴,绝难兴起。故而我们不可以主动提起,就当没有这件事发生过。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说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