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诸君,珍重!(第2/4页)

曹操原本打算,使曹朋为广陵农都尉,命他主持海陵屯田事宜。可现在,曹操不免有些犹豫。

“那你以为,当如何处置?”

郭嘉何等机灵,只听曹操的语气,就能猜测出他内心想法。

不过,有的时候,他必须要学会装糊涂。一个太聪明的下属,对于老板而言,是一大威胁。

“处置?”

“我是说,该怎么安排?”

“不是说,让他继续留在海陵吗?”

曹操咳嗽两声,“之前我也这么考虑,不过后来想想,又觉得不太合适。友学的确是有才学,但年纪毕竟尚小。广陵农都尉,责任重大,更关系到广陵屯田大事,我担心他做不来。”

郭嘉一副颇有同感的表情,用力点头。

“主公这么一说,嘉亦有同感,之前是有些随意了。”

“可你也知道,友学毕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且不说他在曲阳斩首逾百,又有夺取下相,保我粮道不绝之功。现在还说降了张辽……这许多功劳,如果不赏,只怕对他也不公平吧。”

看得出,曹操并不想过分追究曹朋的过错。

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

郭嘉也能依稀猜出一二……

曹朋虽说接走了吕布家小,但实际上于大局而言,并无太大影响。

甚至,因为曹朋的出现,倒是令下邳战局得以迅速解决,未尝不是一桩好事。而曹朋有谋反之意的说法,也不太可能。曹朋老爹老娘,如今都在许都。他几个结义兄弟,有的还是曹操的族子,所以说他造反,基本上属于无稽之谈。曹操更愿意接受,曹朋重义的解释……

同时,曹朋有可能是曹氏族人,也使得曹操有些心动。

如果真的是自家族人,那更不可能造反。曹氏虽说人才辈出,可多一个人才出来,岂不是更好?

但不管怎么说,曹朋毕竟是做出了一桩让曹操有些不太高兴的事情。

郭嘉想了想,“友学将十六了!”

“嗯?”

“年中休若还说,友学将及冠,正当求学。

这孩子的德行和才干不差,不过还需有明白人教导一二。叔孙之前也有这个意思,还有隽石公,也一直在设法为友学寻找老师。休若提及一人,有意让友学拜师,恐怕也无暇做事吧。”

“呃……休若要给他介绍老师?”

“是啊,休若说,想要友学拜师仲豫门下。”

“仲豫?”曹操一蹙眉,轻声道:“他如今不是正忙于编撰《汉纪》,有这个时间吗?”

郭嘉所说的‘仲豫’,名叫荀悦,年纪比曹操还大,今年正好五十岁。

此人,也是颍川荀氏族人,荀淑之孙,荀俭之子,也是荀彧的堂兄。颍川有荀氏四杰的说法。这四杰的第一位,就是荀悦,之后依次是荀衍、荀谌和荀彧。故而又有三若一仲豫之称。

荀悦为长兄,据说有过目不忘之能。

十二岁时,便能讲解《春秋》,累迁秘书监、侍中,曾侍讲于汉帝左右,日夕谈论。后汉帝,也就是当今天子,汉献帝刘协,认为《汉书》文繁难懂,便命荀悦以编年体改写,依照左传体裁,编撰《汉纪》。

其人素有名声,是个刚直不阿的人。

郭嘉说:“休若言,他自向仲豫恳求。”

“还是算了吧。”

曹操想了想,沉声道:“仲豫为天子做事,编撰《汉纪》,也是一桩重要事情。曹朋拜他为师,好倒是好,只怕会影响了仲豫。而且,仲豫事务繁忙,恐怕也没有时间,教导曹朋。”

“那司空……”

“这件事,由我来安排。”

曹操吐出这话,也就说明,他不再责怪曹朋。

果然,就见他拿起书案上的卷宗,想了想,丢进旁边的火盆里面。

“命邓稷为海西屯田都尉,兼任海西令,治曲阳、海西、伊芦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