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夺嫡新萌事可忧 第七章 魏征的决断(三)(第2/3页)

想当年,杨广何曾饶过了杨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世民手段之毒辣,未必输于杨广……

大殿之中,除了裴寂之外,就只剩下几个贴身内侍。

李渊叹了口气,“朕如今也是骑虎难下。太子宽厚,而且处事也颇为得体……此前杨文干造反,朕何尝不知道他心里面委屈?可是他却没有任何怨言,甚至在朕要求他不再追究的时候,虽表现出不满之色,也没有违背朕的意思;二郎为人果毅英武,野心甚大。

他这种性格,若在乱世,倒也还好。

可如今百废待兴,那容得他这样折腾下去?但他手握兵权,且赵王对他也是鼎力支持。

如果……”

李渊没有再说下去。

但言下之意,裴寂自然心知肚明。

李渊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早期对李世民的纵容,已经让藏在李世民心里的那头老虎出闸了!

出闸了的老虎,再想收回去,可没那么容易。

如果李渊在这个时候对李世民强行压制,弄不好会激起李世民的反弹。

毕竟,驻留在关中的兵马,对李世民的亲近,远甚于并没有参与军务太久的李建成。

更何况李世民身边,还有一个悍勇无敌的赵王李玄霸。

哪怕李玄霸如今不复灵武大都督的职务,可是在军中的威望,怕是丝毫不逊色于李世民。

从战功上来说,李玄霸并不显赫。

但是从李渊太原起兵以来,每逢战局胶着,必然是李玄霸站出来打开局面。

这是个最好的战术执行者,再配合一个有着无比高超的战略家,那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的数字计算。

所以说,李世民手中已拥有了足够的能量。

而这能量强大到,李渊也会感到几分顾忌……

“陛下,岭南近来的奏章,不知陛下可曾看过?”

裴寂笑着问道。

李渊却是一怔:“岭南?你是说养真?”

最近一段时间里,李渊的确是没有怎么关注朝堂上的事情,对各地呈报上来的奏章,也没有留意。

裴寂摇摇头,“并非河南王的奏章,而是弘大和顺德公的条陈。”

“这个,朕倒真的没有留意。”

“陛下,河南王在岭南,已呈做大之势。

据裴公条陈所言:岭南冯氏,早就成了河南王的附庸。如今,不仅仅是安南都督府治下,整个和州八府,都听命于河南王的调遣。而且河南王不断对外扩张,已使得真腊等国怨声载道。长此以往下去,岭南,乃至于安南诸国,都会成为河南王的囊中之物……

陛下在时,河南王也许不会有甚举动。

但若陛下……太子能够压制住河南王,或者说让河南王听命吗?

如果无法令河南王臣服,势必会引发更大的祸乱;若要听之任之,整个南方都会只知河南王,而不知陛下。”

李渊的年纪的确是大了……

长安眼皮子底下的事情,已让他头疼无比。

裴寂如今又谈及河南王,言下之意是说,河南王的危害更大……这让他又怎能冷静下来。

“难道,对河南王用兵?”

裴寂连忙摆手,“万万不可!

此时若对岭南用兵,谁能与河南王抗衡?以他的声名,只需振臂一呼,整个江东都会随之呼应。而且山东士马,也都是以河南王马首是瞻。辽东兵马,也会随之响应……”

“你既然知道如此,还说个什么?”

裴寂忙躬身道:“陛下,河南王不可不压制,但也不可强行压制。

臣有一计,可解陛下之忧虑……将河南王自岭南调回长安,不但可以使其威胁大减,还能令太子不再受秦王逼迫。以河南王之威望,秦王自无法比拟。而河南王幼年时又对赵王有救命之恩,只要他在长安,则赵王必然会超然独立,未必会追随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