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长安不见使人愁 第十七章 郢州之变(第3/4页)

“道玄?”

“河间王?”

一时间,立政殿中不时响起惊呼声。

李建成虽然有些不满,但想想,李道玄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和李孝恭不一样,李道玄早年非常崇拜李世民,但后来去了荥阳,似乎和李世民就疏远许多。

而对李建成,李道玄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

他是宗室,其祖父曾收留过李言庆的父亲,而且也很得李渊喜爱,是个合适的人选。

李渊蹙眉道:“可道玄的年纪,是不是有些小了?”

李道玄如今年方十六岁,算起来,的确是小了。

李言庆却说:“陛下,常言道有志不在年高。臣十三岁即征战疆场,十六岁就统领一府之兵。十七岁的时候,已然掌控一州之地……道玄年纪虽小,却身经百战,谋略过人。而且,他身为宗室,出镇襄州,丝毫不比西安王的身份差,同时还不会为房玄龄看重。

陛下,房玄龄虽然夺取了郢州,但想要攻克襄州,还需要一段时间。

臣以为,二萧并为真的合而为一,甚至彼此间矛盾依旧。房玄龄出兵,不过是权宜之计。萧隋需借此机会,谋取更多利益。道玄前往襄州,可令朝廷从容准备。”

一番大道理说出,令朝堂众人顿时失声。

李道玄……

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李建成道:“皇上,儿臣以为,道玄可当重任。”

李世民想了想,也附和道:“儿臣也认为,道玄是最合适人选。”

“既然如此,就命河间王为襄州总管,总督江淮道战事。命盛师彦为荆襄道水军总管,协助河间王,出镇襄州。”

“陛下英明!”

立政殿里,众人异口同声。

李渊摆手示意众人散去。

李建成拉着言庆,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听李渊突然开口道:“养真,你留下来。”

李言庆一怔,停下脚步。

他偷偷向李建成点点头,而后肃手而立。

待众人纷纷离去,李渊起身,绕过龙案,迈步走下玉阶。

“陪朕走走。”

他二话不说,迈步走出立政殿。

李言庆也不清楚,这位爷究竟是什么意思,连忙紧随其后。

安士则等人,则落后数十步的距离,看着在回廊中,一前一后行进的君臣二人。

“养真!”

“臣在。”

“朕只问你一句话……突厥使团,可是你所为?”

李言庆激灵灵打了一个寒蝉。他犹豫了一下,停下脚步,伏地叩首道:“陛下英明,臣早就知道,瞒不得陛下。”

“你这孩子……”

李渊回身看着李言庆,“你以为联络了玄霸,朕就猜不出来是谁所为吗?朕这几个儿子……呵呵,毘沙门性情宽厚,凡事有板有眼,讲求规矩;二郎虽有野心,但却分得清楚轻重;三胡……那孩子是个纨绔性子,志大才疏,但却紧随太子。

唯有玄霸,这世上除了他娘亲,谁也看不透他的心思。早年间他身体多病,朕又忙于公务,所以他对他的娘亲极为依赖。皇后走后,他对朕纳妾一事,心怀不满……可他又哪里知道,朕那时候若不如此做,只怕这项上人头,早就不保。”

李言庆还是第一次听说,李渊和李玄霸之间有这么一段事由。

李渊示意李言庆起来,低声道:“刚才你若矢口否认,朕定会决心,取你项上人头。

养真啊,朕知你不喜突厥……其实朕亦不喜。

然则坐在这皇位之上,朕所要考虑的东西,非你能够明白。说实话,自洛阳收复之后,朕看似已得了这天下,可需要操心的事情,却越来越多。连年战乱,连年匪患,各地已贫瘠不堪。这次若非正赶上阿史那咄苾王位不稳,只怕中原又将战火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