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麒麟高卧声自远 第九一章 蝴蝶(第2/5页)

李言庆不知道该如何向长孙无忌解释。

难不成说,我是从后世来的,所以我知道这个家伙,非常厉害?

他闭目沉吟片刻,扭头对长孙无忌道:“无忌,千万不可小觑了此人。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有些人,并非没有才干,只是缺少施展才华的舞台。你既然专修经史,当知楚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典故。李靖这个人,是有大才干的,不过早先时机未到。

而今,风云际会,亦是他龙吟九霄之时……你别问我如何知道,我告诉你,我从未看走眼过。”

对于这句话,长孙无忌深信不疑。

李言庆六岁与杜如晦相识,八岁与房玄龄结交。

徐世绩、薛收……等等,似乎凡是李言庆看重的人,都有着非常凡响的前程。

长孙无忌有时候也在猜测,李言庆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渠道?可又一想,六岁的李言庆,不过是别人的家奴,又能有什么样的渠道呢?当时李言庆的环境,长孙无忌也并非不清楚。

也许,他真有先见之明?

既然李言庆这么评价李靖,那这个李靖,绝非等闲人!

下意识的,长孙无忌对李靖的看法,顿时提高了几个层次。

李言庆在门廊上坐下,十余头獒犬,散布于竹园四周。在经过了最初的焦虑之后,言庆渐渐冷静下来。

也许,李靖一直都是李世民手中暗藏的一张王牌吧。

言庆不怕对方有底牌,他害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对方有什么底牌。

“对了,可曾查出,李靖为何没有在洛阳之战中出现?”

按道理说,李靖身为秦王府三卫,同时又是玄甲天兵的首领。李世民在主持洛阳之战的时候,李靖不可能没有任何消息。若他出现在洛阳战场上,那么李言庆就一定能够提前知晓。

他没有在洛阳战场上出现,说明此人,并未随军前来。

长孙无忌立刻从身旁厚厚的一摞公函中,找到了相应的答案。

这些公函,全都是柴孝和搜集来的资料……

“去年你宣布易帜之后,为吸引李唐的注意力,协助王世充夺取荥阳,萧铣派水师溯江而上,企图攻取峡州(今湖北宜昌)、巴、蜀之地。峡州刺史许绍将其击溃,同时向长安求援。

当时秦王正在调集人马,赵王陈兵武威。

薛世雄、屈突通等人或出镇河东,或集结于朔州。于是秦王就在出征之前,向陛下举荐李靖,赴夔州(今四川奉节)就任。李靖于去年六月赴任,但路途并不顺利。途径金州(今陕西安康)时,遭遇邓世洛蛮军阻扰。当时主持平蛮之战的是庐江王李瑗,李靖遂留下协助。”

“慢着,也就是说,李靖在赴任时,与庐江王有关联?”

“这上面是这么说!”

言庆冷笑一声,“李靖好手段,不过举手之劳,就为秦王拉拢了一个内援啊!”

李瑗是宗室,身份地位颇高。

李孝基死后,李神通就继任了宗正寺卿的职务。而李瑗,则为少卿,在宗族中权力甚大。

李靖帮了李瑗这一把,也就等于是让李瑗欠了李世民一个人情。这人情一旦欠下,李瑗就等于和李世民站在了一处。李世民未用半分力气,却得了宗室一大内援,绝对是划算的很。

只这一手,李言庆就能看出李靖的手段……

“李靖抵达峡州,正是养真你攻下邺城之日。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峡州之战并未获得太多的重视。当时萧铣控制要塞,李靖接连受阻,陛下甚至认为他是故意滞留,贻误战机,还下令许绍将他处死。不过许绍爱惜他才干,未曾动手,反而向长安请命……这个许绍胆子倒是挺大,居然抗旨不尊啊……呵呵,真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