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麒麟高卧声自远 第八一章 邺城之战(二)(第2/4页)

对于这次主动出击,荥阳内部的意见并不是非常统一。许多人,包括郑为善,辛文礼等人在内,认为攻取偃师倒算不得什么。倾荥阳合郡之力,对付王世充倒也不算太困难。可是对于河北地区,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放弃汲郡,乃至河内,固守虎牢关,以免兵力分散。

唯有薛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洛阳之战,其关键非在内,而在外!

王世充跳梁小丑,并不足为虑。想必以关中之力,克洛阳易如反掌。关中之战,关键在于河北。

窦建德、宇文化及,皆不可小觑。那窦建德素以宽仁而著称,善于收买人心。其宋正本乃足智多谋之士,侯君集亦颇有武勇,夏军自大业末年来,屯兵历山飞,屯兵孟海公,已成气候;而宇文化及,虽为李密所败,但其麾下尚有数万骁果跟随,占居清河,亦不可小觑。”

薛收在人后,时常为李言庆出谋划策。

但在人前,他却表现的非常低调,只埋头做事,很少开口。

似这一次如此主动的提出意见,实属罕见。杜如晦等人皆知薛收之才,听他开口,全都表现出关注之色。

“那以大郎所言,那我们岂非是三面受敌,三面开战……这样一来,只怕兵力会略显不足。”

何止是略显,应该说是明显不足。

李言庆麾下满打满算,也不过八万兵马。如今他即已宣布归唐,自无需担心河东的唐军。可即便如此,他同时开辟三个战场,这兵力明显不够。特别是偃师,至少需要投入三万兵马,才可以保持住对王世充的压力。如果再开战的话……

地域太广,仅辎重粮道的通畅,就是一个麻烦。

薛收笑道:“三面受敌,却非三面开战。

事实上,所谓的三王结盟,不过是一个儿戏罢了。宇文化及,断然不敢轻举妄动。如今正值隆冬时机,河面冰封。他难道就不担心,河南李神通的偷袭?所以我猜测,宇文化及会出兵,但绝不敢孤注一掷。只要主公扼守住繁水通路,则宇文化及即便出击,也难以成事。

在我看来,洛阳之战的关键在河北,河北之战的关键,在窦建德。

窦夏亡,则王世充宇文化及,不攻自破……”

言下之意,薛收是要把主战场定在窦建德身上。而且听他的意思,李言庆不禁不能放弃汲郡,而且还要主动出击。反正这身份已经公开了,迟早都要与河北一战,这已是不可避免。

李言庆很认同薛收的主意。

他说:“放弃汲郡河内不难,可是一旦放弃,必然会令荥阳产生动荡。

若此时有宵小趁机闹事,说不得会令荥阳郡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我同意大郎的主意,既然要打,那就索性主动出击。人言取河北必先取邺城。当年曹操治邺城而得河北之地,今日正当效仿。”

薛收眼睛一眯,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而言庆则下定了决心,三方同时开战……

这一次,他命杜如晦坐镇荥南,主持整个偃师战局。王伏宝、刘黑闼皆被划归杜如晦的麾下,并封杜如晦为荥州都督,大小政务一并归于杜如晦。

这个荥州,可不是当初李言庆划分的荥州,而是按照李唐划分出来的荥州。

其面积包括了整个荥阳郡,姚懿、窦奉节、辛士杰等人,也一并归于杜如晦调派。对此,大家也没有太大的意见。同时李言庆命郑为善为怀州都督,也就是大业年间的河内郡治下。

而后,言庆命辛文礼出任卫州都督(汲郡唐时的名称),坐镇黎阳。

对于李言庆这突如其来的任命,许多人都感到了一丝疑惑。按道理说,李言庆既然宣布归唐,这三州都督之职,应该有长安任命才是。可是他却自行任命,这其中难道又有什么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