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麒麟高卧声自远 第七二章 新年(第2/3页)

荥阳方面现在的形式挺好,一切还算是正常。

去年河南大部分地区丰收,所以新郑、开封、阳城等地,虽说在连番战火下,有些残破萧条,却没有出现太大的人口流失。这也使得,李言庆的压力相对减少许多。若是个灾荒年的话,李言庆说不得就要开放洛口仓,以赈济灾区。洛口仓如今是他手中最大的一个王牌,动一次,就少一点,所以李言庆对于洛口仓的看护管理,格外重视……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杜如晦还从他这里讨要了两万石粮草,一下子搬空了十窖辎重,让言庆心痛许久。

开春以后,除了新郑等地面临春耕的问题之外,河内和汲郡,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汲郡虽有一个黎阳仓做后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较少对荥阳郡的压力。但作为河南道大行台,李言庆还是要准备足够的种子农具和牲畜,一俟汲郡需要援助,他必须第一时间发放。

总之,守着一个洛口仓,看似是物资充沛。

可真到使用的时候,就会发现捉襟见肘。李言庆在去年岁末推行新法,定下了一年免税。

也就是说,新的一年里,他无法获得任何财政收入,只能靠黎阳、洛口两大仓廪保证荥阳郡政令通行。而在入秋前,兵马粮饷辎重等支出,都要有两仓支出……这年头,地主家也未必有足够的余粮。

“祖先生,荥州和郑州两地,征兵可已开始?”

“已经开始,不过据辛郎君和郑郎君呈报,新军装配颇为缓慢。

自去年以来,连番战事也使得军械损失无数。仅矛、槊两件,就无法供应齐备。郑家的作坊已开始全面运转,只是来年春耕需更换大批公子犁,任务同样繁重,他们有些快跟不上了。”

公子犁,就是李言庆幼年在洛阳时,根据记忆中后世的曲辕犁改变出来的耕犁。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荥阳百姓对曲辕犁基本接受。这春耕马上就要到了,再加上推行新法,所以也使得曲辕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本来郑家的冶铁作坊单制曲辕犁倒也没有问题,可随着李言庆在荥阳自立,扩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李言庆已下定决心,将荥阳郡兵马扩充至五万人,河内和汲郡,各扩充至两万。这几乎是目前荥阳郡兵力的两倍,大批军械辎重的更换,一并交由郑家冶铁作坊打制。这要在往年,郑家高兴还来不及,可现在挤到了一处,令郑家也非常头疼。

为了保证供应,郑家冶铁作坊已经是开足了马力。

可这里面还涉及到了种种问题。比如曲辕犁的装配,比如军械的组合……等等。大到军械框架,小到一个三通,都需要费尽心思。据郑宏毅前些日子来信说,郑祖行兄弟快忙疯了。

大环境如此,李言庆也不可能变出什么程控设备。

一些小思路倒是可以拿来借鉴,但一千五百年后的理论,让一千五百年以前的人知晓,绝非一时半刻能够解决。既然造不出什么现代化设备出来,那就只有在细微处,改变工艺和流程。

比如,早在秦朝时就出现的流水工艺线,就可以拿来使用。

但是工艺方面……

言庆知道,在唐以后,槊的使用就几乎绝迹。

即便是最为普通的步槊,在后世也不多见。不仅仅是因为槊的使用方法复杂,里面还牵扯到了制作的工艺。

打造一柄制式步槊,所花费的总和,可以打造出三十到五十支长枪。

可是长枪的威力和步槊相比……

李言庆也有些犯难,这又该如何取舍?

“这样吧,告诉辛郎君和郑郎君,就说这长槊兵暂时先不要装配,先尽量解决长矛手和长枪手的装配。派人告诉郑仁基郑公,公子犁的生产绝不可拖延,以免耽搁开春后的使用……实在不行,请郑家出面,召集各地工匠。我想,这天底下的能工巧匠无数,总能想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