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麒麟高卧声自远 第四十六章 烽火连三月(二)(第2/4页)

“你什么意思,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这洛阳城中,能者无数。不说远的,右监门府大将军裴仁基,勿论出身还是能力,王世充可与之相比否?户部尚书韦津,乃韦公孝宽之后,家学渊源,王世充可与之相比否?右监门将军魏德深,不远千里,自武阳郡跨河驰援东都,德行深厚,甚至连洛阳本地百姓,对他也是赞不绝口。王世充,可与之相比否?

更勿论虎贲将军庞玉霍世举,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战功显赫?

为何偏偏就只有那王世充入得将军法眼?本官倒是很想知道这其中奥妙,还请将军为我解惑。”

满朝文武,莫不对段达横眉立目。

裴仁基更是重重冷哼一声,而后把眼睛一闭,似乎不想再看见段达。

段达此时,是有口难辩。他一个堂堂武将,上阵杀敌倒是一把好少,可论嘴皮子,却比不得卢楚等人。

好在杨侗是个温和厚重的人,不忍见段达太过尴尬。

于是开口道:“如今皇叔并未派人求援,说明他有足够的把握保住荥阳郡不失。既然如此,出兵荥阳之事也就没有必要。不过段卿所言并非没有道理,皇叔虽未求援,我们却不可不防。可命庞玉霍世举率本部人马,屯守氓南,以随时增援荥阳;王卿驻守金镛城,以拱卫东都外围安全。裴将军和韦尚书,负责东都安危。至于魏将军,就负责拱卫端门安全吧。”

“我等,谨遵王上令谕!”

杨侗如此安排,大家也就不再争辩。

王世充试图出兵荥阳的事情,也就此告一段落。

※※※

“王胡子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杜如晦对李言庆道:“此次他是择人不对,故而才受此辱。可我断定,他还会再想办法,出兵荥阳。”

言庆微微一笑,“不错,他的确没有死心。”

说着话,言庆从书案上取出一封书信,递给杜如晦。

“刚得到消息,王世充上书请奏刘良娣为王太后,越王对此也表示赞成。”

刘良娣,并非名字。

本姓刘,良娣是内府嫔妃的等级称呼。此刘良娣,也是杨侗的生母。杨侗登上王位之后,刘良娣因出身问题,所以并未得到王太后的封号。反倒是杨侗的弟弟杨脩之母,是故太子杨昭的太子妃,被尊为王太后。这也使得杨侗很不高兴,一直想要给他的母亲,争得名号。

王世充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一下子获取了杨侗的欢心。

杜如晦看罢书信,也没有询问言庆这消息,究竟是从何而来。他只是紧锁眉头,沉吟许久之后,轻声道:“王世充狼子野心,而越王年幼,不知这人心险恶,迟早必会被王世充所害。”

其实,李言庆并不是不知道这一点。

可他现在,对此却没有半点法子。总不能他跑到洛阳去,把王世充干掉吧。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迎接他的一定是四面八方的围剿。这种孤立无援,只能被动行事的感觉非常不好。

但是,言庆现在没有其他的选择!

再等等吧,什么时候李渊占领了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也就是他主动出击之日。

但在这之前,言庆只能咬牙坚持……

“言庆,大事不好了!”

李言庆和杜如晦正在商议事情的时候,薛收突然闯进屋中。

他和杜如晦一样,都是言庆最信赖的心腹谋主,可以自由出入李府。否则,等闲人莫说闯进来,只怕不等靠近后宅,就会被沈光拦下。

薛收一脸焦虑,跑到李言庆的面前。

“大兄,发生何事?竟使你如此慌张?”

“刚接到密报……”

薛收压低声音,“李密并不在虎牢关下!据说八天鏖战,一直是由孟让和李文相两人指挥,李密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不仅如此,李密的内军同样始终没有露面,如今去向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