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麒麟高卧声自远 第三十五章 瓦岗兴,李当王(四)(第2/6页)

只是这征召令一旦发布出去,自己可就没有退路了……杨庆虽然很欣赏李言庆,但毕竟言庆的年纪太小,即便是打过几次胜仗,终究没有张须陀那样让人放心。焉知那全歼,是否有水分在其中呢?

还是等等看,待有确切消息,并弄清楚言庆打算如何决断,再做打算。

“夜了,我已歇息。有什么事情,还是等明日再说。”

杨庆说完,故作冷淡的甩袖返回大雄宝殿。

只是重又坐在佛前,他再难保持住先前的那份平静。打,还是降?这是一个问题……按道理说,他身为宗室,理当为国尽忠;可两代人,数十年培养而成的谨小慎微,使得杨庆对隋室并无太多感情。事实上,自从杨坚登基之后,他父子两人,就生活在恐慌和惊惧之中。

于杨庆而言,宗室的身份,给他带来的除了荣华富贵之外,剩下的只有恐惧,和担心。

投降蚁贼,不一定比现在差;忠于隋室,也未必能比现在好!

就这样,杨庆在纠纠结结之中,一夜未睡。

待到天亮后,他匆匆走出大雄宝殿,“虎牢关大捷,可曾查明?”

家臣们感觉有些不可理解。昨夜听到捷报,这位爷似乎并不是太高兴。怎么这一大早,又对虎牢关的战况,如此感兴趣?不过心里奇怪归奇怪,嘴上却不敢说。毕竟,这是郇王,荥阳之主。

“辛郎君在黎明时派人传讯,虎牢关大捷已经确定。

瓦岗蚁贼先锋军共六千人,已全军覆没……斩杀两千余人,俘虏近四千人,并将瓦岗匪首吴黑闼斩首,吴黑闼的首级,如今就悬挂于虎牢关城头……辛郎君还说,请殿下速回府衙。”

“混蛋,为何不早告之我?”

杨庆勃然大怒,不过其中做戏的成分居多。

他连忙命人为他整备衣装,刚迈步下了台阶之后,又突然拉着那一脸委屈的家臣道:“李府君可说过他的打算?

是要主动出击?还是坚守虎牢?”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如果李言庆要主动出击,如同早先张须陀所做的那样,杨庆定然会重新考虑。毕竟,张须陀给他带来的教训实在是太大……万一李言庆出击不果,和张须陀一样战死,他该怎么办?

战,可以战!

但必须以虎牢关为主,不可擅自出击。

这是杨庆的底线。

那家臣想了想,道:“辛郎君倒是提起,说李郎君也有吩咐,若要取胜,需依城而战,坚守不出。蚁贼外无援助,难以支撑长久。只需凭雄关守御,待来年开春,蚁贼定然不战而退。”

坚守?

这个战法,我很满意!

杨庆脸上露出灿烂笑容:休看李言庆年纪不大,却是个老成持重之人。那张须陀只知道出击,却不晓得种种利害……哈,李言庆说的不错,来年开春后,瓦岗蚁贼还能保持如此态势吗?

所谓宁守薄田,不与争纷。

老百姓的思想其实很简单,有田种,有衣穿,有房住,有饭吃,足矣!

去年天灾,中原大旱,故而许多人流离失所。然而只要能有可能,这些老百姓宁可守住家中两亩薄田,也不会去涉险造反。如今瓦岗声势的确很大,号称有百万人。可一俟开春,还能有多少人继续跟随?这可就不好说了……杨庆非常欣赏言庆的主意,这才是兵不刃血,大将之风。

“立刻备马,我马上返回府衙。”

※※※

也许在李言庆眼中,汜水畔的一场伏击,不过是一场小小的胜利而已。

但在许多人而言,这一场胜利的意义,却代表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首先,全歼瓦岗来犯之敌,使得本来有些骚乱的荥阳郡,立刻平静下来。有些地方,比如新郑,箕山,巩县,可能还不清楚张须陀已经战死,就得到了李言庆大获全胜的捷报,于是乎将张须陀战死的影响,减弱到最低的程度。而这,却归功于麒麟台独特的情报系统。王頍在第一时间将消息发布,并通过各地酒肆驿馆,将迅速传递出去。如箕山张季珣,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得到了张须陀战死,李言庆大获全胜的讯息。如此一来,张须陀的死,就这样近乎于波澜不惊的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