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麒麟高卧声自远 第六章 七学士(三)(第2/4页)

儒家亲君子,远小人的思想,他又如何立足?

这个家伙,是一步步把自己往沟里面带啊……

许敬宗暗自苦笑:又是个充满正义感的家伙。没经历过世事的磨练,焉知这生存的不易?

他沉吟片刻,思考应对之言。

就在这时,人群中传来一阵鼓掌声。

掌声响起的很突兀,让众人不由得循着声音看去。却见李言庆一袭青衫,腰系玉带,立于门阶之上,微笑鼓掌。

“公子!”

“对啊,是鹅公子……”

“错,是李县男。”

人群中,顿时响起了窃窃私语声。

薛收等人纷纷起身,向言庆遥遥拱手。

李言庆笑道:“二位经辨,精彩绝伦,言庆亦收益颇多。言君子小人,我有一语,不知当讲否?

我记得《左传》曰: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今以此句,为经筵结论……二君皆博学之士,长孙志向恢宏,心存高远;许兄历经波折,亦明一粥一饭,得之不易。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我今开设麒麟馆,亦正是此意:愿得天下人指教,我之道途。今闻诸君经辨,言庆甚喜之。盖因吾道,从此不孤。”

孔颖达起身问道:“但不知李县男所求何道?”

“我之道,十载前即亦有之,不知薛大郎尚寄否?”

李言庆说罢,向薛收看去。

薛收一怔之后,瘦削面颊,旋即流露出一丝笑意。

他一拱手,“薛收记忆犹新。”

“然则,八年前,我远赴蜀中,遇先贤而得教诲,又立下宏愿。

此亦为我开设麒麟馆之根本。今日闻诸君论道,令我茅塞顿开,故将此宏愿与诸君,望诸君共勉。”

以李言庆的爵位,声名,皆远胜麒麟馆众人。

他在不经意间,把话题岔开,更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即便是包括长孙无忌在内,麒麟馆众士子齐声道:“愿闻李县男之宏愿。”

“取纸笔来。”

李言庆大笑着,迈步走上麒麟台。

李淳风捧着一卷道书,急匆匆跟在他的身后。

他从一名士子手中,接过纸笔,在书案上铺开来;一旁小沙弥弘忍,也在道信的示意下走上前来。只见他挽起袖子,轻轻研墨。李言庆提笔沉吟片刻,蘸饱了一笔浓墨之后,在雪白宣纸上,龙飞凤舞写下一行大字。

自郑世安过世后,李言庆就少有墨宝。

即便是麒麟台的提名,也出自当代书法大家欧阳询之手。

当时颜相时曾问他,为何比自己题字?李言庆回答说:祖父亡故,无心作书。兼之这字由心生,麒麟台乃神圣之地,求的是圣贤之道,焉能以悲戚之心题写?还是另请高明为好……

欧阳询的书法当中,尤以楷书为最。

其笔力雄奇,结构独异,在后世被称之为‘欧体’。

当时欧阳询正好在洛阳,于是欣然受命,提笔留书‘麒麟’二字。

颜相时也好,孔颖达也罢,对李言庆的字,都极为向往。如今言庆当众留字,自然生出浓厚兴趣。

他们围聚上来,看着宣纸上的字迹,渐渐变了脸色。

薛收轻声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众人齐刷刷倒吸一口凉气,看李言庆的目光,似又有不同。言庆写完之后,看了一眼身旁的弘忍和李淳风,心中一动,提笔写道:大业十二年三月十六,李言庆自太室山归,逢麒麟馆经辨,心生感触。

弘忍研墨,淳风侍笔。留此十六字,与麒麟馆学士共勉!

李淳风顿时眉飞色舞,弘忍也不由得笑逐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