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将军百战碎铁衣 第九十章 伊人远去(第3/4页)

“李小弟,我要走了。”

“啊?”

“昨日家父派人前来送信……我可能很快就会离开荥阳。”

言庆愕然,非常惊讶的看着房玄龄。好半天,他才反应过来,低声问道:“可知道是去哪里?”

这消息实在是太过于突然,突然得,让李言庆全无思想准备。

历史上,房玄龄没有在荥阳郡当过官。而如今,他在荥阳已扎下了根基。杨玄感一战之后,他功勋卓著,甚有可能正式成为荥阳司马。在言庆的计划中,房玄龄可是占居了极大的位置。

他现在,却要走了?

房玄龄苦笑一声,“原以为杨玄感之乱平息,能享几日安稳。可谁知道……毗陵郡郡尉楼干,于月前反了。”

毗陵郡?

言庆诧异道:“那距离荥阳,隔着十万八千里呢。”

“呵呵,也没有十万八千里,小弟你说得有些过了。楼干聚众三万,几乎杀光了毗陵大小官员。吴兴郡太守沈法兴数次与之交锋,却未曾获胜。而鱼俱罗大将军和吐万绪大将军被反贼刘元进拖在余杭,暂时无法抽身出来。所以沈法兴向朝廷请求援助,我父亲将出任丹阳郡郡守。”

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此时官路亨通。

出任洛阳别驾后,他先后又获得几次升迁。

在一征高句丽时,房彦谦为银青光禄大夫,随军司马,陪驾涿郡。二征高句丽时,他又官拜扶余道总管之职,协助宇文述屈突通作战。丹阳郡与江都,只隔了一道江水。位于毗陵郡西边,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可是言庆却没想到,这房彦谦,竟然会出任丹阳郡的郡守之职?

虽然记不清楚,历史上丹阳郡郡守是谁,但言庆可以肯定,绝非房彦谦。

看起来,房彦谦深得杨广信赖,甚至把江都的南大门,就交给了房彦谦执掌。

“大兄的意思是……”

房玄龄说:“家父向陛下推荐了我。

陛下已同意家父的恳求,命我出任延陵县县令,丹阳郡司马,驻京口。估计这几日,就会有诏令抵达。我也很茫然,实不知该如何是好。所以连夜赶来巩县,就是想和贤弟商议此事。”

延陵,就是后世的镇江。

从品秩上说,丹阳属中郡,和荥阳郡的级别相差不多。

司马一职,执掌军事。同时又担任延陵县令,可看得出,杨广对房家父子的信任。把延陵都交给了房家镇守……要知道,那延陵对岸,可就是扬子津,扬子宫的所在之地啊。

言庆也有些发懵。

他可以肯定,这历史已经脱离了他原先的设计。房玄龄去了丹阳,还会成为那历史上的名相吗?

李言庆实在是不清楚,这件事对房玄龄而言,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大兄,南方如今,可是乱得紧呢。”

“我也知道,可君命难违,而且又是家父之意,我也无法推却啊。”

“丹阳民风剽悍,历来是精兵所出之地。大兄此去丹阳,若无几个可用的人,只怕难以立足。

据我所知,南方世胄众多,素有排外之心……大兄去延陵后,还需和当地士绅多加合作才是。我有一兄长,名张仲坚,乃吴县张氏族长,更是南方豪商。大兄初临丹阳后,可与他多联系。”

言庆在经过片刻踌躇后,思路大开。

既然房玄龄去丹阳之事已无可更改,那索性为他出谋划策一番。说不得他将来在南方站稳脚跟,还可成为自家臂助。李言庆整理了一下思路,便滔滔不绝讲说起来。

“兄长出仕江南,还需几个帮手。我有一人推荐,可令大兄如虎添翼。”

房玄龄也知道,这南方形式复杂。